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唐朝工科生> 第六十六章 难也不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 难也不难(1 / 2)

说有类“分封”,那是绝对不为过。


国朝体制之下,对于海外新土不可能像对待中原那样看重。自汉以来的顶级精英,对于直接统治一块地区的需求,是有很清晰看法的。如果直接统治的投入成本远大于产出,那么,就不必直接统治,而是简介统治甚至只是影响。


典型就是漠南漠北,直接统治的回报率为零,对古典时代的帝国来说,直接统治就是个无底洞,半点产出都不会有


所以不管汉朝以来,主要工作就是在草原搞分化,或者说扶持代理人。


同样的,面对现在的“河中地”“天竺地”以及过去的扶桑、朝鲜道、苍龙道南北,也都是属于直接统治意愿不高的地区。


但伴随着人口密度增长,以及利益产出的极大提升,直接统治就有了经济人口基础。于是也就出现了类似“广交会”扶持地方代理人,乃至扶持地方小邦傀儡国主的现象。


利益使然,很正常的事情。


而“广交会”这种行径,就正如李奉诫所说的那样,有类“分封”。


因为广州、交州的地方势力,等于说掌控了一个海外邦国,一应制度都是健全的,除了一个傀儡国主之外,剩下的一切,都是由“广交会”把控。


对冯氏、冼氏、李氏而言,这是长久的基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利润。


南海、苍龙道可以这么搞,“天竺地”地域广大,又邦国林立,再加上摄入其中的敦煌宫军头多不胜数,自然也可以这么搞,而且规模还可以比苍龙道还要大。


最最重要的一点,海外新土按照现行政策,税赋极低。


大贵族不但不要缴税,理论上还是从别人那里抽税的。


仅此一项,就足够让大贵族拿出一部分的资源去投资海外新土。


举族搬迁的可能性不大,但分化出一支两支,则是毫无压力。


比如现在的广州冯氏,其根脚,其实是渤海冯氏,两地相去一万里,但冯氏的的确确在南方扎根下来,还做成了地方大族。


帝国高层的大贵族,需要分化出来的资源,可能只有整个家族的百分之一,但百分之一的资源,在海外也已经是相当恐怖的能量。


像侯君集这样的贞观新贵,手指缝随便漏一点出来,漏个几万贯、几百丁口出去,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几万贯、几百丁口,在海外已经可以称作小邦。裹挟土着仆从的话,最少可以扩张为“胜兵千人”的中等国家。


而侯君集这样的贞观新贵,国朝有几十上百个。至于在野大族,除去已经覆灭的二崔一卢,依然还有七八十家。


这七八十家任意一家,分个十分之一的人口出来,就是万人规模。抛开各种变量因素,这样的万人,层层裹挟的话,规模比传统的西域大国还要强得多,可以做到“胜兵两千”甚至“胜兵一万”。


只是这些都是理想状态,正常而言,远离中原,就等同于“流放”。只是以往由中央政府执行,现在变成了大贵族豪门来执行,甚至可能是“自我流放”。


“诱之以利,也不是那般容易啊。”


“也没那么难。”


李奉诫和张德眼中的地方豪族,特点都是非常的鲜明。指望老世族拔一毛而利天下,难如登天。同样的,为一己之私而灭天下,他们也是屁颠屁颠半点压力都没有。


“兄长可有计策?”


“香料价格炒高即可。”


对于东南豪族,老张实在是太熟悉了。这十几二十年下来,武汉面对的东南炒家不知道有多少。


没有东南豪族不敢碰触的商品,畏惧……不存在的。


粮食、布匹、灰糖、白糖、陶器、漆器、高档家具、名贵木料等等等等,甚至盐也被炒过。


官盐的确是价格稳定,可南方一旦进入了雨季,个别地区涝灾严重,这时候管你什么官盐不官盐,市场上流动的,全是私盐。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