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以人为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以人为本(1 / 2)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以人为本


“是啊!法是法,德是德,两者虽有唇齿相依的关系,但却也有着不同。”李治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忽然向长孙无忌说道:“太尉,朕记得你当初曾与朕说过,这人情难免,可这人情、律法、道德三者又该如何平衡了?”


长孙无忌微一沉吟,道:“要说这法制,就不得不提秦朝,商鞅变法虽然换得一个强大的秦王朝,帮助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可是统一之后的律法过于苛刻,不近人情,有失仁德,故不得长久。但法制又不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汉武帝,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也同时强调法制精神。因此我朝律法才会主张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对于刑法要求宽大、简约、稳定。宽大在于立法,尽可能的让人不致于陷入犯罪,即便犯罪依旧要求宽大处理,给予较轻的处罚。


老朽生平最反对秦朝的严刑峻法,草菅人命,轻罪重刑,亦或者动辄得罪,以致百姓无所适从。


再来就是简约,律法应当简约明了,让百姓与官员尽可能的了解律法的内容,便于掌握。决不能使律法繁琐、杂乱、前后重叠,彼此矛盾。至于这稳定么,自然要求每一条律法都经过千锤百炼,律法一旦颁布,就不应轻易变动,律法一旦失去了稳定,那法就不是法,只是你言我言。若是做到的这三点,那么律法、人情、道德便可平衡。”


其实唐朝能够成为世界强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部好的法律,以及一种宽容的精神,才能为大唐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营造了一个宽容、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但是长孙无忌这一番话,显然是针对百姓的,而非是统治阶层,当初就是他一手策划的房遗爱谋反案,并且还诬陷了吴王恪、李道宗等人,他有资格谈论律法吗?在他看来,他当然有,这不是一回事,那是政治斗争,是统治阶层的斗争,律法只是他们的打到敌人武器罢了,他本身就是立法者,因此律法不是束缚他们的绳子。


“舅舅一番高论,朕受益匪浅啊!”李治由衷的点点头。


韩艺他们也都是受益匪浅,说的确实好,而且唐朝也确实是这么做,德主刑辅,用道德去教化百姓,不要动不动就上刑法,现在刑部的大牢里面一共才关押了五十九人。


长孙无忌道:“陛下过奖了。”


李治呵呵道:“那我们就看看这些学员,是否又了解我大唐的律法思想。”


这皇帝亲自阅卷,本就是一种荣耀,一般人的卷子,皇帝怎么可能会看。但是李治没有打算改卷,只是阅卷,看看这些学员对于律法是否真的熟悉,因此李治和长孙无忌着重看得多半都是最后面那片关于律法的文章,前面的题目,他们只是粗略的看一下。


长孙延、独孤无月、韩艺三人并未看,长孙延和独孤无月是要改卷的,韩艺自问没有资格去改卷或者阅卷,就坐在一旁陪着。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好啊!”


李治拿着一张试卷,忽然显得很是激动,又拿给长孙无忌,道:“舅舅,你看这篇文章。”


长孙无忌拿来一看,很快就陷入了沉思当中。


韩艺、长孙延他们面面相觑,彼此眼中都是困惑,他们也没有看过试卷。


“不错!不错!”


长孙无忌突然笑着连连头,道:“这篇文章真是新颖,令人眼前一亮呀。”又向长孙延道:“延儿,这是你教的么?”


长孙延茫然道:“孩儿不知爷爷说得是什么?”


长孙无忌将试卷递了过去。


长孙延接过来一看,韩艺和独孤无月也都偏过头来,只见标题,杀人偿命。这题目取得,太吸引眼球了,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这却是一片反证论文,文中的观点,就是杀人偿命乃是复仇的心态,律法如果是基于礼法道德,就不应秉承这种精神,由此引发对于当前律法一系列刑法的论证,好比说打人,唐朝律法打人也分打的程度,有损发肤比没损,罪行要重很多,理由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基于这一点,那么朝廷的处罚也是杖、鞭刑,朝廷也损害了百姓的发肤,即便是罪犯,那也有父母的,父母是无罪的,朝廷也不能轻易的伤害罪犯的父母。


文中大规模的论证当今刑罚的不人道之处,等于就是反对鞭刑和杖刑等伤害犯人的刑罚。


长孙延他们看得也是频频点头。


李治若有所思道:“违法者理应受罚,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鞭刑、杖刑主要目的是为了警告,还是为了惩罚,亦或者是遵从杀人偿命的思想呢?”


长孙无忌捋须道:“依老朽之见,这三者皆有。”


这杖刑罪犯,肯定也有安抚受害者的目的,带有报复性质的。


在这方面,韩艺有发言权,因为他曾也被杖刑过,道:“陛下,微臣认为这文章写得非常对,杖刑和鞭刑能够得到什么?给予警告?给予警告的办法有很多,犯不着用这种刑罚,这样的结果,只会伤害犯人的身体,让受害者出口恶气,律法是为了维持公正以及治安,不是帮助人复仇的工具。而且这么做的话,同时也会给百姓灌输一种杀人偿命的思想,不利于民间的安定,没有起到任何的正面影响。文中提倡的用劳役来代替一些杖刑和鞭刑,是非常好的,既能表现出陛下以仁政治天下的思想,又能产生实质的价值和利益,也可以起到告诫的目的。”


李治稍稍点头,又向长孙无忌道:“太尉以为呢?”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道:“老朽也认为这一片文章说得非常有道理,也符合我大唐轻刑德主的思想,但同时朝廷也应该顾虑到受害者一方,如果律法让受害者得不到安慰,那他们就会认为律法是不公正的,因此老朽觉得可将一部分轻罪的刑罚,从杖刑、鞭刑改为劳役,但是犯下重罪之人,还是当给予适当的惩罚,这不但是给予犯人的惩罚,同时还可以震慑他人。”


他在政治上永远是取中间,从不走极端,“人情难免”这四个字其实就体现出了长孙无忌政治思想。


“太尉说得也极有道理啊!”


李治笑着点头,道:“但此人恁地年轻,就能够写出这篇文章来,可见他不仅仅是在理解律法,他还在思考律法,对了,这是谁写得?”


长孙延哦了一声,道:“是崔有渝写得。”


“原来博陵崔氏。”


李治笑着点点头,道:“朕看了不少考卷,发现这士兵出身的学员比起贵族子弟而言,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灵性,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没有令人眼前一亮。”


韩艺立刻道:“士兵出身的学员在入训练营期间,多半都不怎么识字,他们在训练营接触最多的也是律法,其它的书籍并未读过,崔有渝之所以能够这么一番见解,那是因为他自小就读过儒家、道家、法家等方面的书籍,他是先知道孔孟的仁义思想,才能将这种思想应用于律法之中,不懂孔孟思想的人,恐怕也无法写出这篇文章。”


沉默许久的独孤无月突然道:“我看也不尽然,崔有渝在刚刚来到训练营时,他也肯定知道孔孟思想,但是那时候的他自视甚高,谁人也不放在眼里,试问这种人又如何会对百姓怀有仁善之心?正是因为韩侍郎提出了贵族精神,让他们明白真正贵族并非是源于自己的祖先是谁,而是源于他们先祖的品行。”


韩艺讪讪笑道:“独孤公子谬赞了!”


独孤无月却是一本正经道:“我向来有一说一。”


李治哈哈一笑道:“无月说得不错,自从你提出贵族精神,这训练营的学员都变了一个人似得,其实你们几个功不可没,朕非常感谢你们为朕培养出这么一批优秀的皇家警察。”说到这里,他伸出手来,道:“将考卷给朕。”


长孙延急忙将考卷递了过去。


李治执笔在上面写了四个字---贵族精神。将笔放下,很是开心的向长孙无忌道:“舅舅以为朕的皇家警察如何?”


长孙无忌呵呵道:“老朽觉得还是别让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来考这试卷了。”


“这---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


言罢,李治倒先哈哈笑了起来。


又坐了一会儿,李治便和长孙无忌回去了,其实他本想去看看那些学员,可是他不想让太多人见到他跟长孙无忌在一起,这会让人有一种错误的政治判断,但是他表示明日还会继续来观考的。


送走这两尊菩萨之后,韩艺他们便去到食堂,在外面就听到阵阵交谈之声,来到门口一瞧,只见学员们三三两两的围聚在一起,拿着平时的课本,正在对答案,都顾不得吃饭。


“副督察!”


尉迟修寂最先发现韩艺的。


众学员转头一看,纷纷起身,向韩艺行礼。


韩艺回了一礼道:“如果我说我今日才来,是因为我足够相信你们,你们信不信?”


当即嘘声四起。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