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觉得,臣的那些东西,国子监里面的学子会愿意学么?”夏鸿升说道:“微臣有意将这所书院以微臣自己的名义来修建、运行。一来,朝廷是一个统筹大局的地方,不仅仅是微臣的新,还有那些儒生的旧,这些都是朝廷需要统筹的地方,不能厚此薄彼。若是陛下以朝廷办学的名义去建立臣传授格物的学员,势必会令天下儒生对朝廷不满。这不是微臣愿意看到的,更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所以微臣有意把这所书院撇出去,就算是引得天下儒生不满,那也不过是对微臣一人,对书院而已,却不会对朝廷如何,对陛下如何。而且,从朝廷中撇出来,也便于微臣自己进行安排。臣的格物之道有许多东西是外人所不懂的,若是不从朝廷中撇开出去,怕是只应付言官弹劾,就精疲力尽了。陛下也无需担心书院中的学生学习了格物之后会难于控制,陛下可以向书院派去官员进行监督,将书院的情况时刻汇报于陛下。微臣也会从军校中请来教员,在书院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一点,陛下无需担心。”
夏鸿升嘴上说的,挺起来似乎都是在为朝廷考虑,不希望将书院引来的压力压到朝廷的身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实际上是夏鸿升不愿意让政治的手伸进学校里面的欲求。行政可以引导教育,但是绝不能够把持教育。夏鸿升想要大唐开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学,而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学必须以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这就要求学校有权力根据学术的需要来进行管理和安排。
而行政化的学校,职能不清,仍旧是朝廷大包大揽,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不彰。办学自主权得不到保证,一切围绕朝廷的规划指令行事,管理作风官僚,等级制度森严。与夏鸿升欲使书院本应具有的学术优先、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大相径庭。另外。行政化的办学使大量资源集中在朝廷官员手中,书院需要这些资源啊,于是为争取有限的资源,必然围绕朝廷的行政指令办学,而无视行政指令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提供了资源的朝廷官员的政绩需要、知识水平及认知结构。也会影响着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影响着书院的发展。“行政化”,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控制和干预。行政权力常常插手学术事务,弱化乃至替代学术权力,而学术权力也不断试图影响非学术事务,致使学术权力作用不突出,行政权力决定了高校的日常走向和学术走向,导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左右学者的发展思路,学术失去了应有的超脱和独立,因而也就失去了其先进。
行政把持教育带来的后果。那就是“民国以后再无大师”。
这些当然不能对李老二这个控制欲超强的帝王明说。夏鸿升实际上想要的,是办学自主权。
见李世民扔在沉思,夏鸿升于是又说道:“天下儒者何其多也!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先秦的诸子百家至今再无当初百家争鸣之辉煌。天下四民,而士为尊,您却能四民并举。陛下,您是开明的君主,能够看的出来在尊儒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的方面。能看得出来格物对于促进大唐的鼎盛的作用。可不是谁都能像您一样的英明。而不如您英明的人,反而是大多数。儒家教人仁义,这是好的,像李师、颜师这般大儒。往往能够海乃百川,有容乃大。可这样的大儒又有多少?微臣可以预见,书院办起来之后,微臣少不得受到天下儒生的诟骂。微臣可以无视,可以置之不理,陛下却不行。朝廷更不行,因为儒毕竟是主流。而且儒家的思想也的确作用巨大,就算是微臣的格物,也要靠儒家的道德观念来加以约束,才能让其被运用在有利于百姓的方面。微臣相信,长久以后,儒家与格物,或与其他,都能相辅相成。而刚开始的时候,却不会如此顺利。所以,微臣将书院从朝廷中撇出去,天下儒生的压力,就由微臣来担起吧!”
李世民沉思了一下,抬头说道:“听夏卿的话,似乎要与儒学有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