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贞观帝师> 第806章 铁范铸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6章 铁范铸炮(1 / 2)

这叫夏鸿升心里一惊,又灵机一动的,正是听见从毛师傅嘴里面说出来的,用铁模子来做炮管的话。


这话好似一把钥匙,打开了夏鸿升脑中的一些回忆。


还是后世里面去旅游,看虎门销烟的历史遗址,参观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看红衣大炮的时候的事情。


当时,导游给大家讲说那时候清朝火炮技术的落后,说自明朝以后,火炮的技术便没有再更新过,只是一味的对红衣大炮加长,加粗,加重。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虎门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却不及英舰舰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阴要塞竟然装备了万斤铁炮“耀威大将军”。这些炮看似威武,实际上射程还不如明朝进口的那些红夷大炮。而唯一比列强先进的地方,就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发明的铁范铸造之法。这铁范铸造之法技术极低,便宜快捷,效果拔群,配合冷却自紧技术,能造出古代最强火炮,非常之厉害,简直就是穿越者必备。


夏鸿升当时就是听导游讲了一嘴,心里感慨唏嘘了一阵子,过后也就忘了。


是以当毛师傅说出试试看以铁做模子的时候,夏鸿升这才猛地想了起来。


在使用铁范铸造来制造炮身之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面,都是以泥范来铸造火炮。这是相当费工费时的。每一门火炮,都需要先制作出一个蜡模来,然后翻砂成为铸模,做成泥范。单单是一个翻砂模具的阴干过程,若非是技艺十分精湛,又昼夜加班加点的话,就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稍有不慎,范模便可能开裂变形以至于彻底报废,即便是完全依照工艺精心做好泥范,有时候还要受到气温等因素的干扰,所以最后经过多道工艺之后,才能铸造出一门火炮,而铸造成的火炮,每一门都堪称此世上独一无二的作品,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工艺也耗工耗时许多。而且,虽然所铸成的火炮形制上要求统一,但是毕竟不是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异,特别是在炮膛内径上,很不容易达到彻底的统一,而且如果翻砂的模具没有彻底阴干的话,铜水抑或是铁水一注入模具中,模具中的水分便会蒸发,使得铸件中出现空腔抑或是砂眼,严重影响到铸造质量,高肃之所以拖至现在才铸成了一门合格的铜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而且当铜水浇铸入模具之中后,现有的翻砂模具散热慢,铜水在模具中冷却的时候,会因为其中的成分不同,轻一些的物质会漂浮在上面,重的物质会沉在下面,结果使铸造出来的炮身可能会出现材质不均匀的情况,还可能会影响到炮的质量。同样的,弹丸也是这么做出来的,相同的问题也会出现在弹丸上面。试想一下,炮膛的内壁不统一,弹丸的外壁也不统一,两个不统一凑到了一起,不炸膛才怪了。


而铁范,就是指铁模子。铁范铸造是硬模铸造的一种,就是用铁做模具,模具可以重复利用。用铁做模子的好处在于,铁模子本身可以被打磨的十分光滑,如此一来,所铸造好的炮膛自然也就天然光滑,沙眼少,质量高。


另外,由于铁范的温度较低,铁水浇入铁范后的瞬间,铁范的温度不会上升太高,而之后由于在空心的铁范中灌入冷水,使得铁水迅速冷却,结硬皮并收缩,在凝固的铁水和铁范之间形成一个“间隙”,铁水实际上是在“间隙”中冷却。这种水冷自紧,就使得铸造中尚未冷却的火炮从内部开始冷却,让火炮有一个从外向里的力,相当于在火炮全身缠上铁箍,使火炮能承受更高的膛压,装药量加大。


其实,铁范铸造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应用的十分广了。比方说,汉代的时候,农具就已经开始使用铁范铸造。因为用铁做出的模子耐用,能够用很多次,而农具这种东西的铸造量比较大,如果用泥模子,没做出来几件农具,就得重新做个模子,所以普遍就采用了铁模子,可以用很长时间,做出许多一样的农具来。


其实就是个思路问题,只是没有人想到而已。


大件的东西,之所以不用铁模子,而是用泥模子,原因在于泥模子做起来虽然也费事,但是好歹比铸一个铁的模子简单。而且,泥模子的造价低,容易调整,若是一处有毛病了,只需将那一处切下,重新糊上调整之后的。故而,对于大些的物件,却是从来没人考虑过去使用铁模子的。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