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贞观帝师> 第937章 靠利益来说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7章 靠利益来说话(1 / 2)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前隋炀帝三征高丽,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首诗,便是当时隋末农民起义中,一个领袖所作。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假如到辽东战场上白白送死,相比之下被官军砍掉脑袋又算得了什么?!


此句,足见当时百姓对于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的失望,和反抗。


其实,隋炀帝虽然暴虐骄奢,但是眼光还是有的。只是他太过极端,太过急于求成,当然,本身,他的确也太过暴虐,不顾百姓,脱离实际。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


他是个暴君。为了征讨高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叫暴君。三征高丽失败之后,他才成了昏君,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或者说,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也不想履行什么责任了,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吃喝玩乐,醉生梦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炀帝留下了许多利在千秋的东西,这些东西里面,自然也包括他留下的种种教训,以及给人的深省。


就比方说他当年三征高丽的时候,翻下的错误。


“当年炀帝无道,发兵百万,然其毫无为将之才,不顾兵法常情,一意孤行,偏又独断专横,听不得其他将军进言,贻误战机,后军不至,后勤不行,致使数十万汉家儿郎皆成枯骨,葬身辽东。”李世民沉声对两仪殿中的众人说道:“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善!”李道宗立刻一步出列,说道:“臣弟愿为先锋,与之一战!”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