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买到戛纳的邀请函?”他问道。
“当然啊。”艾瑞卡-斯坦伯格不像是在开玩笑,“如果你是戛纳电影节赞助商支持的明星或者其他方面的电影工作者,拿到一张邀请函是很轻松的,就算不是的话,也同样有机会参加戛纳电影节,在重量级的红毯上露面。”
在墨菲曾经的认知里,戛纳电影节绝对是高大上的存在,蹭红毯他以为就是戛纳商业化的极限了,没想到还能买走红毯的机会。
“艾瑞,”他很感兴趣,“能详细说说吗?”
“这些其实都是钱可以解决的,”艾瑞卡-斯坦伯格也不推辞,“先说红毯两边容易被媒体和电视镜头拍到的观看席位,一般一等席位需要2万欧元,次一点的1万5000欧元,再差一些的5000欧元。”
“走红毯需要的价格就更高了。”他继续说道,“基本都在10万欧元以上,不过你是戛纳官方赞助商的代言人的话,一般1万欧元就能够搞定。”
“还有戛纳的其他公开活动,”谈起这方面,老资格的艾瑞卡-斯坦伯格可谓见识广泛,“比如某些品牌赞助的活动,你只需要购买一定数额的该品牌商业,就可以拿到走红毯的机会。”
墨菲知道这个一定的数额肯定不菲。
“其他肖邦之夜,闭幕式,或者热门影片的首映式,只要肯花钱,在戛纳都能拿到相关的红毯邀请函,”艾瑞卡-斯坦伯格耸了耸肩,“你参与一次电影节就会明白了,这些都是近乎公开叫卖的。而且不止是戛纳,威尼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也类似。”
他又说道,“戛纳电影节举办一次需要1500万欧元到2000万欧元的经费,主办方不想办法筹钱的话,这个电影节早就完蛋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在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面走一圈显然非常不值,但对于明星来说,却是难得机会。
按照艾瑞卡-斯坦伯格的说法,电影节推出的这些捞钱法门,主要针对的就是想蹭红毯的明星们。
用他的话来说,很多国际电影节上面,不止有电影销售经纪人,还有“红毯推手”这种特殊的存在。
红毯推手们不仅仅为明星谋求走上电影节红毯的机会,对明星进行包装,花高价参加红毯秀。
甚至戛纳还有一些公司或者机构也陆续推出类似服务,连普通民众都可以花钱买到走红毯的机会。
这种“高大上”的服务也是令墨菲咋舌,就是不知明星能否享受折扣;不然花那么多钱,只为去戛纳找摄影师拍个照,在相应媒体上报道一下,也真浪费,不如直接花钱买篇专访,还少了旅途的奔波劳累。
他这个大半个身体都藏在幕后的导演,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演员明星们的想法。
跟艾瑞卡-斯坦伯格聊了这么多,其实对墨菲最为有用的信息,还是那一点——戛纳好重口!
一部影片口味越重,往往越能在戛纳电影节上面引发关注,勾起媒体、观众以及国际看片商们的争论,而争论对一部电所能带来的商业性收益大多超过损害。
后面的剪辑中,墨菲也适当放开了戛纳展映版的尺度,影片拍摄的所有大尺度镜头,只要不跟整体情节冲突的,都被他采用合适的方式,剪辑进了这个版本当中。
在那点不多的特效制作完成之后,他再次召集演员配音,这拍摄时大面积采用现场录音,需要配音的场景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詹姆斯-弗兰科、小罗伯特-唐尼和杰西卡-查斯坦三个演员的戏份上面。
另外,这一次的配乐墨菲还是采用了老方式,从已经有的音乐中选择合适的曲子,支付一定的版权使用费后,由专业的音效剪辑人员添加到成片的配乐之中,配乐主要以金属摇滚和电子乐为主,尤其是最后的结尾大战,配乐必须能烘托气氛。
完成这些,墨菲又剪辑出两支预告片,交给了米拉麦克斯方面的营销人员,这部影片的宣传营销会由米拉麦克斯的专业人士负责,他这个导演只需要配合就可以了。
后期制作耗费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三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之后,并不是最终的成片,完成的样本还要交到米拉麦克斯的手里,由韦恩斯坦兄弟做最后的裁决。
也就是说墨菲的剪辑版本并不是最后出现在影院里面的成片。
四月份最后的两周里,哈维-韦恩斯坦和墨菲频繁见面,就影片的一些场景交换意见,墨菲现在没有要求最终剪辑权的本钱,又不是偏执狂,也根据哈维-韦恩斯坦的要求,对影片的部分镜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时间缓缓进入五月份,米拉麦克斯对《恐怖星球》的北美宣传刚刚开始,墨菲和艾瑞卡-斯坦伯格以及其他几名工作人员,携带着影片的拷贝,踏上了前往法国的飞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