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李甘州以往是林氏商行的大掌柜之一,而随着林哲麾下的军政势力越来越大,对人才,尤其是可以保证忠诚的人才是非常急需的,所以他时不时就对自家商行动手挖角,调一些管事掌柜来帮自己。
这个李甘州一开始被林哲找过来,先是到商贸区的总务处任职,然后也是辗转了多个部门,算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乃是林哲幕府中少数十几个具有多部门管理经验的人。
所以成立组织部,负责文官系统的人事权力后,他就是被林哲提起来担任组织部协办大臣,这要是放在明清里,那就是吏部侍郎,正儿八经的部堂高官。
但是林哲看这个李甘州,却是觉得此人的才华实在是有限,眼光太过狭窄,而且政治觉悟也略微差了些。
太平府作为中华帝国最新打下来的一个地盘,也算得上是中华军大举西进后,唯一一个全新控制地区域,在这个地方实行的任何政策都会对后续政策带来极大的仿效影响,尤其是太平府知府的人选必须慎重再慎重,要考虑到诸多方面,而不是说那个人有才华就可以调过去当知府了。
中华军西进之前,虽然中华帝国还没有彻底控制镇江府江宁府,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华帝国已经控制了上述两府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镇江和天京两个孤城被太平天国占据而已,所以在中华军西进之前。
这两个府的知府以及各重要的县令都已经有了,甚至连常镇宁道的道员都已经有了,所以说中华军西进之后,并不需要对这两个府进行大规模的改动。
然而太平府却是不同,这个府乃是中华军西进后首个实际控制的府,对于这个全新打下来的府一系列的行政措施,都将会影响到中华帝国对后续新占领区的施政。
所以一切都是需要谨慎,而按照林哲的打算,后续打下来的占领区只要当地官员愿意投诚,那么就尽量继续沿用这些前清官员。这主要是为了解决麾下无人可用的局面,虽然说中国人多,想要当官的人更多,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当这个官的,要在战乱时期稳定统制,那么对地方政府的主政官员要求就要高的多。
虽然满清朝廷各种不是,虽然满清官员贪腐众多,但是如果能够把这些满清的官员收复为己所用的话,那么林哲就不用头痛无人可用的局面。
毕竟他不能一下子就变出来几万个中高级官员啊!
同时重用投诚官员,那么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附属效果,那就是让其他的清廷官员们看到,中华帝国和太平天国是不同的,只要你愿意投诚不仅仅没有生命危险,而且我林哲绝对不会吝啬高官厚禄,后续如果军事打的顺利的话,传檄而定这种事也就能够发生了。
所以林哲要在太平府竖一个大大的招牌,是打算用前清投诚官员为太平知府的!
只是这个李甘州似乎察觉不到这种政治需要,这举荐新任太平府知府的人选时,都是优先从苏松太地区,商贸区等地区的官员里挑选,并没有考虑过那些投诚的前清官员。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预定的人选,但是身为这个帝国的皇帝,林哲总不能什么都自己主动提,他需要保持身为皇帝的神秘和矜持。
所以很多事情需要这些下属们主动提出来,然后他再顺水推舟许可他们去做!
而李甘州估计一时半会还是揣摩不到林哲的圣意,所以这太平府知府一事还得先放下!
李甘州退去后,剩下的那两个同样身穿中华装的中年人也是陆续上前和林哲一一谈话,这两个人一个名为赵东栅,一个名为徐岩令。
赵东栅和中华帝国里的其他诸多高官一样,乃是林哲的幕僚出身,一开始只是余胜军里的总务处的一名普通文案,后转入宪兵系统,但是他很快就是退出jūn_duì 从政,被调往商贸区巡警处担任副处长,后升任苏松太道巡警处处长,在警务事务上的才华相当出色。
不过这一次林哲把他调到中央来,却不是让他给林成甲当助手,去当巡警部的协办大臣,而是打算让他单独负责一个部门,那就是还刚刚成立的情报机构:宫务厅情报处。
而徐岩令却不是宪兵,巡警系统出身,他之前长期在商贸区司法处任职,一度出任商贸区司法处处长一职,现在被林哲调来,准备委任为宫务厅情报处的副处长,担任赵东栅的副手。
一直以来,林哲的军政体系里都没有一个专职的情报机构,军方那边的联合参谋部虽然有下设的特别军务处负责军事情报事务,但是范围及其有限,只局限在军事情报方面。
而随着中华帝国的成立,逐渐壮大,专门的对内对外的非军事情报机构也需要成立了。
不过情报机构历来比较敏感,如果光明正大的在内阁设立情报机构,说不准会被内阁把控,这对于想要全权掌控情报机构的林哲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就干脆直接在宫务厅里成立情报处,绕过了内阁那边。(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