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追随各大主力师协同作战的常规协防师,用以前的说法就是甲等协防师,其兵员虽然是从清军绿营、团练、太平军中挑选而来,但是都是优先挑选出体能比较优秀的士兵,拥有一个标准的火枪团,两个冷兵器肉搏团,其中的火枪团以装备燧发枪或火绳枪等,肉搏团装备冷兵器。
不过他们的武器一般都是制式统一的武器,不会说和其他炮灰部队一样都是乱七八糟的武器。
这种协防师往往还有一个营的刀盾兵,这些刀盾兵体能优秀,肉搏能力强,尤其是登墙肉搏的情况下相当好用。
而往往一个三四千规模的协防师,其精华部分就在于这区区三四百人的刀盾兵了,其他的都很一般。
再次的就是数量最多的真正炮灰,中华军里五十几个协防师里,有半数都是这种,他们的兵员都是寻常的绿营、团练或者太平军士兵,体能一般,武器上有部分火绳枪、各种乱七八的冷兵器,基本上有什么用什么,无法保持统一制式。
这些协防师一般都是当炮灰用的,打清军里的绿营和团练得看情况,有皇家陆军压阵的话一般能赢,但是没有皇家陆军压阵的话,基本打起来就是五五之分,谁胜谁败就得看实战指挥和运气了。
不过除非攻克坚城的时候,中华军的高级将领们一般也不会把这些协防师排上前线,一般都是在后头承担辅助任务,比如运输补给,维护补给线,驻防后方要地,挖战壕修筑工事之类的。
再次就是那些连炮灰都算不上的协防师了,这些协防师的士兵来源往往是俘虏中的老弱,体能比平民也好不到那里去,而武器的话也是有什么用什么,有些士兵甚至没有制式武器,只有一根竹枪或木棒而已。
这些协防师就算去当炮灰,前线将领都嫌他们碍手碍脚,一般都是留在后方承担一些体力劳动,比如说现在就有很多这种性质的协防师用于疏通京杭大运河,还有部分被用于修筑被战火破坏的城市,比如扬州、淮安等城市。
这种划分基本上也就让稍微能打一些的协防师都在前线,在能够留在后方的协防师基本都是老弱残兵,基本没什么用处。
浙江驻防的两个协防师都只那种比炮灰还要略差一些的协防师,在这些残兵里能够挑出三百人来,这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合上了手中的报告书,林哲道:“地方守备部队的编练要加快,而留守后方,战力羸弱的协防师也要尽快处理掉,现在这些部队不都是承担工程任务吗,你们和内阁那边商讨一二,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些工程队,继而把这些协防师的士兵吸纳进来转为建筑工人,还有如果他们有家可回,并且愿意回家的应该尽快安排他们退伍回乡!”
尽管协防师的士兵不用发军饷,但是也是要吃饭的话,白白养着这么多没有什么用处的协防师士兵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也不能不管不顾直接就地解散了,这样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中华军的一份子,往大了说都是帝国的jūn_rén ,都是他林哲的子民,他总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顾啊,这留着他们的话,他们还能天天吃饱饭,但是如果直接就地解散的话,那些有家可回的还好,回去还能种田生活,但是如果是无家可回,或者是家中没有足够田地的,这把他们赶出军营就等于宣判了他们的死刑。
所以关于解散这些战力羸弱的协防师,也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得各方面都考虑好!
愿意回乡的给路费遣散,不愿意或者无家可回的安排工作,其中最容易安排的就是各类工程队了。
战争之后的中华帝国本来就有大量的工程建设,更别说中华帝国现在正处以工业化的开端,需要众多的产业工人,哪怕是城市无法消耗掉这么多劳动力。
但是乡间的大量水利建设足以消耗掉这些退役的协防军士兵劳动力!
不过这样一来,肯定会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负担,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总不能把协防师一直保留下去。
在林哲决定了推行地方守备部队的建立和协防师的逐步撤销相关改革后,随着各省地方守备部队的建立,后方没有战事的各省也是针对众多的协防师进行了相关改编,十二月份,中华军撤销了驻扎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一共十三个协防师的番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