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魏晋因炼丹而发明了火药开始,至南北朝和唐代时,其配比不断变化,至宋代时,已有了重大调整,却依然达不到正确的比例要求。
火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在中学化学里就有介绍。其成份为硫、硝(硝酸钾)和木炭,化学式中应是一硫二硝三炭,转化成质量比应为2:15:3,也就是说,若硫的成份占百分之十的话,硝和炭应分别占百分之七十五和百分之十五。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古时始终无法明白。南北朝时曾公布的秘方中显示,硫和硝的比例是1:1,炭的含量更低,约占硫的十分之一多点,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燃烧不完全,不但如此,还因产生的杂质过多而导致火药性能不稳定。
到宋时,硝的比例明显得到提高,却也只是在摸索中前进,既没有依据,也实验不出来,因而,此时的火药质量提高了,依然达不到要求。
这些都是常识,对搞工程出身的高峰来说,如喝凉水一般简单,但听在凌雷耳中,却无异于惊天大秘密。
事实上,这还只是火药的基本知识,更细致一些还可以再划分,如起爆药(或底火、雷管等)、传爆药(或扩爆药)、发射药、炸药等等,若能把火药做到这种程度,已接近现代的程度。
高峰自然不会向凌雷透露那么多,他不希望凌雷好高骛远,只望他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这样才能打牢基础。
他与凌雷交流了很久,更多的是倾听凌雷对火药的掌控程度。
如他所愿,凌雷对火药果然耳熟能详,道出的配比也朝向正常数值靠近,特别是硝的比重大幅增加,比硫和炭的总和还要大得多,已接近硝占75%的配方。
但这些并不是高峰想要的,他最想了解的是大宋的火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还有火药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当然,对凌雷的身份来历他也很关注。
“凌兄,你这些知识哪里来的?”高峰终于开口问道。
“嘿嘿。”凌雷尴尬地笑笑道:“不瞒公子,我是逃出来的。”
这肯定不是从家里逃出来的,稍有脑子的人都能听明白,其定是从官府逃出来的。
高峰平静地说道:“凌兄放心,在我这里保证你的安全,直说无妨。”
凌雷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是从东京火药作逃出来的。”
东京火药作倒是听说过,那是专门研制和生产火药的部门,作坊很大,只是其中的细节并不了解,没想到凌雷是从那里逃出来的,其有这份火药知识也可以理解了。
高峰没有询问凌雷为何要逃出来,而是问道:“火药作生不生产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