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国策> 第五十章 暗中交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暗中交手(1 / 2)

第五十章 暗中交手


密切关注阿根廷运输船队的不仅有裴承毅与华剑锋,还有全球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


早在22日下午,部分新闻媒体就做出大胆预测,宣称阿根廷船队将在22日夜间到23日凌晨之间遭到英国潜艇伏击,一些有特殊消息来源的新闻媒体还拿出了“航线图”,断定阿根廷船队不可能见到23日的朝阳。当天,几家国际博彩机构对阿根廷船队与英国潜艇的胜率开出了盘口。


虽然没有哪家新闻媒体戳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但是全世界都知道,在两天前丢尽颜面的大英帝国肯定不会手软,英国皇家海军必须抓住机会扳回一城,绝对不会让阿根廷船队大摇大摆到达目的地。同样的,气势如虹的阿根廷海军肯定不甘示弱,将再接再厉,力争一举打垮英国皇家海军的傲气。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局势却扑朔迷离。


直到曙光照亮了伦敦城,英国政府都未公布任何消息。让人略感惊讶的是,之前一直表现积极的阿根廷政府也保持了沉默。


因为英国所处时区比马岛早了4个小时,英国天亮的时候,马岛那边还是凌晨,所以记者还有点耐心,毕竟马岛那边的战斗还没结束呢。


一直等到伦敦时间10点过,英国政府仍然没有公布任何消息。


这下,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记者有点不耐烦了。虽然按照正规潜艇战术,英国潜艇拦截了阿根廷船队之后,不会立即发出战报,将首先离开交战海域,在确认已经摆脱敌人的反潜力量之后,才会发出战报。但是侦察与监视手段今非昔比,别的不说,太空中的几百颗军事卫星绝不是摆设。就算英国已非百年前的日不落帝国,无力建设独立的军事侦察卫星系统,可是利用与美国的紧密关系,弄清南大西洋上发生的事情绝非难事。英国政府迟迟不肯公布消息,表明不会有什么好消息。


问题是,万里之外的阿根廷政府也没有公布任何相关消息。


一时之间,仿佛根本没有爆发战争一样。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伦敦时间中午不到,n率先报道“最新战况”:伦敦时间23日6点20分左右,在南纬49°11′、西经61°54′附近转向前往斯坦利港的阿根廷船队遭到潜艇伏击;战斗仅持续45分钟,拥有3艘护航战舰与5艘快速货轮的阿根廷船队全军覆没,有迹象表明,至少有2艘阿根廷潜艇在战斗中被击沉。


可惜的是,n的报道中并没提及英国海军的损失。


只不过,没有等多久,就有更加确切的消息了。


伦敦时间12点30分,一家名为cbk的英国地方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惊世骇俗”的消息:英国皇家海军的4艘攻击潜艇在伏击阿根廷船队之后,遭到不明身份的潜艇偷袭,先后与基地失去联系。


此消息一出,立即举世哗然。


要知道,在这条简短的报道中,包含了太多足以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信息。


首先是“不名身份的潜艇”。要知道,在以往的报道中,各家新闻媒体都对报道中提及的军事力量的性质给予了明确界定,从未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比如阿根廷船队就是“阿根廷的船队”,而不是“某国船队”。新闻界的这种“自律行为”一方面表明各当事国均不想使冲突扩大,另外一方面也表明需要对新闻媒体加以约束。毋庸置疑,cbk用上了“不明身份的潜艇”,那就不是阿根廷的潜艇,而是另外某个国家的潜艇。虽然无法根据cbk的报道断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潜艇,但正是这样,才给予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巨大的遐想空间。也许对其他国家的观众而言,这无非让茶余饭后多了几点谈资,可是对英国的观众来说,这却关系到是否应该继续相信政府。如果英国人不再信任政府,不但由乔治领导的联合政府将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英国社会也将经受动荡考验。


其次是“偷袭”。这个字眼并不复杂,理解起来却不容易。战争中,“偷袭”一般用在战争爆发阶段,某一方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战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口木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又比如阿根廷突击部队偷袭斯坦利港。因为战争爆发后,交战双方都已进入战争状态,对对方有所警惕,所以就不能用“偷袭”来形容对方的军事行动,即便是出其不意的发起攻击,也应该使用“伏击”、“突击”等字眼。由此可见,cbk用上“偷袭”二字,与前面的“不明身份的潜艇”相映成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偷袭”往往意味着最卑鄙下流的战争行为,也经常被认定为是参战的标志。也就是说,不管cbk影射哪个国家,用上“偷袭”之后,都在暗示那个国家已经参战。虽然界定参战行为是政府的事情,cbk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在刚刚遭受惨痛打击的情况下,正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也就很容易受新闻报道的误导。


最后是“先后与基地失去联系”。这段话,应该分成两部分来看,一是“先后”,二是“与基地失去联系”。后者很容易理解,即便在最乐观的人看来,潜艇与基地失去联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正在执行任务、不方便联系,二是已经被击沉、无法联系。因为英国潜艇已经完成了任务,所以出现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关键还是在“先后”上,表明至少有1艘潜艇曾经与基地取得过联系,并且报告过相关情况,随后因为遭到突然袭击,才与基地失去联系。也就是说,在cbk报道相关消息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收到了战报,英国政府却没有及时公开相关消息。英国政府的这种行为,说轻一点,是在保守国家机密,说重一点,是在蒙蔽公众。


结合前面提到的三点,英国观众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英国政府早就知道有第三方潜艇参战,也早就知道皇家海军的潜艇遭到袭击,却没有及时公布相关消息,甚至没有公开战斗过程。对于任何一个有独立见解的选民来说,都会因此断定英国政府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方式,避免因为遭受重大战争损失而丢掉政权。


当然,cbk还在报道中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即有4艘潜艇在马岛附近活动。


不管怎么说,cbk这则报道引起了悍然大波。


仅仅30分钟后,位于伯明翰的cbk电视台就被mi6(mi5的姊妹机构,主要负责国内情报安全)查封,cbk的总经理、新闻节目主编、节目主持人、提供新闻内容的记者等数十人“先后”被mi6秘密逮捕。


大约在伦敦时间14点左右,英国外交部率先发表声明,随后各政府部门纷纷站了出来。


不得不说,面对突发事件,英国政府的反应非常迅速。


根据mi6在数日后公布的调查结果,为cbk提供新闻的独立记者早就被某国情报机构收买,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某国情报机构妄图通过虚假报道蒙蔽英国观众,引发社会动乱,使英国无法集中力量抵抗外敌。因为cbk的主要负责人并不知情,也没有证据表明直接参与了阴谋行动,所以mi6已经将cbk的人员移交司法机构,将由地方检察院与地方法院根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惩戒。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mi6最清楚。


根据军情局在战后总结报告中提到的相关内容,cbk报道的新闻实际上与任何情报机构都没有关系,军情局没有在英国制造新闻,cia也没有去英国捣乱,阿根廷的情报机构根本没有那个能耐,而其他有能力的情报机构都在看热闹。比较可靠的判断是,cbk的新闻来自英国国防部的某位高级官员。更重要的是,cbk的报道很有可能是由英国国防部与mi6一手操办的,其目的就是要利用这次事件让英国民众相信,英国政府没有隐瞒什么,英国的敌人正在想方设法的搞垮英国。从事后英国各政府部门迅速做出的反应,以及cbk主要负责人受到的从轻发落就可以肯定,这确实是个阴谋,只不过是英国政府自编自导自演,用来欺骗英国民众的阴谋。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