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国策> 第六章 波澜不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波澜不惊(1 / 2)

第六章 波澜不惊


如果说在2055年之前,共和国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以巨额国防开支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为主,那么从2055年下半年开始,军备竞赛的重点就转向了经济领域,特别是与战争息息相关的军工领域。


2055年7月,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就在审议中央财政预算的时候,批准了几笔与军事工业体系有关的费用,其中就包括以国家担保的方式,让20多家主要军工企业提前按照战时标准扩充生产人员,以确保在战争爆发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员,将军火生产能力提高好几倍。到了2056年初,在军事委员会的提议下,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旨在确保军工企业的法案,即在得到特别授权之后,政府可以动用行政权,扩大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量,并且优先为军工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到2056年7月,全体代表大会再次通过了一项给军工企业带来巨大优惠的政策,即军工企业在按照战时标准招募工人之后,政府将在提供财政补助之外,给予同等规模的减税,以促进军火企业扩大产生、提升生产效率、培养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到2057年初,军事委员会通过了一项重要的临时性法案,即在对国家的军火储备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份新的战争储备方案,以提升国家在突然爆发战争的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总而言之,在短短两年内,共和国当局通过了众多与提升国家战争潜力有关的法案,使国家经济加速转入战时轨道。


与共和国相比,美国的举措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所周知,在综合国力不如共和国的情况下,美国的胜算并不大,因此在战争准备阶段,美国不但更加积极,也更加卖力。虽然与共和国当局一样,美国从未承认在为战争做准备,但是从美国的政坛局势来看,早在2040年,也就是兰德斯领导的共和党在大选中击败了民主党之后,美国的利益集团就明确了方向,即美国必须提前为战争做准备,而且得投入更多力气,才有可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仅仅1年之后,中东战争就让美国的利益集团认识到,在与共和国的较量中,美国各界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可能战胜这个自立国以来最为强大的对手。在此之后,连续16年,哪怕期间发生了民主党解体等重大事件,在美国执政的仍然是共和党,直到2056年,由杜奇威担纲的民新党才在大选中胜出,足以说明,美国上下、至少是美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团结一致。


毫无疑问,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由利益集团控制的国家。


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益集团,即有代表大财团、大资本家与大家族的各种产业联盟与利益联盟,也有代表中产阶级的国会游说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医师国会游说团与律师国会游说团),还有代表广大工人的各大工会,以及一些为底层民众说话的公益组织,因此美国的利益集团,实际上代表了整个美国。


利益集团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美国的政治风向上。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提前将经济转向战时轨道的情况下,美国当局没有丝毫耽搁,迅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严格的说,应该是美国首先迈出这一步,因为在2055年5月,即美国国会开始审议2055到2056财年度联邦预算的时候,美国当局就提出为军火企业提供额外财政补贴,以便保住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因为共和国与美国的年度财政预算都是在每年的3月份起草,而美国是在每年的5月初就得提交给国会,让国会有充足时间审议,而共和国则只要求在6月底提交给全体代表大会,所以从时间上看,无法确定到底是共和国先为军火企业提供补助,还是美国先。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也许双方同时做出了这一决定。


原因非常简单,经过长达5年的军备竞赛,到2055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已经漏洞百出,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面临着考验,如果不能给予军工产业足够的支持,各种军事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在2055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比如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斗机项目的开发费用就由最初立项时的2500亿元提高到了5500亿元,美国类似项目的开发经费也暴增一倍以上。开发经费暴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如果两国的立法机构不能批准相应的款项,就得以别的方式来弥补军火企业的亏损。换句话说,如果两国当局不能当机立断的采取行动,恐怕大部分军备计划都得搁浅,甚至会夭折。


当然,提前进入战时轨道,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共和国与美国的政治局势完全明朗化。2055年,杜奇威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并且提出了以稳固美国国际地位、增强美国国家实力的竞选纲领,其当选就成定局。与之相比,裴承毅在2052年出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并且专门负责共和国的安全事务,也足以证明,他将在5年后竞选国家元首,而且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这个时候杜奇威与裴承毅不再是战场上的死敌,甚至不是现役jūn_rén ,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两人绝对是死敌,而且是货真价实的jūn_rén 。美国与共和国先后将两位最有才华、也最有战争经验的jūn_rén 推上前台,足以证明美国与共和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对和平失去信心,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积聚起来的战争力量爆发出来。


受此影响,双方提前进行经济调整,自然不足为怪。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经济上,早在2056年初,美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就出现了好转。虽然这一好转现象被很多人认为是“回光返照”,而且不可持续,因为导致经济好转的直接原因不是社会消费力量提升,而是军工企业得到扶持之后,对矿产、材料、设备等等行业产生的拉动效果,使得社会总消费提高,从而使经济出现好转。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最后一支吗啡,在此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退路。到2057年初,即裴承毅正式参选,且当选大局已定的时候,共和国的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出现了与美国类似的情况,即在军工产业大调整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虽然这是回光返照,但是对于已经在军备竞赛中煎熬了好几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两国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全民动员,或者说是最后一次战争鼓动,让更多的民众站在了战争的一边。


政治上来看,前期的准备,等于为两国的新统帅扫除了通往战争道路上的障碍。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美国的军火企业在2056年之前就进入战时状态,得到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巨额援助,美国当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暗中支持俄罗斯,让这个不太可靠的盟国在中亚地区挑衅共和国的霸权。战争美国的立场上,随着军火企业进行动员之后,下一步就是按照战时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战时[配给的方式,确保让军火企业、以及与军火生产有关的企业全速运转,而其他社会产业则要受到限制。如此一来,以市场为主的美国经济必然全面动荡。按照美国的法律,即便联邦政府得到了国会授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否决与之有关的动员法案。总而言之,美国要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战争动员,只能等到战争爆发之后,不可能在战前做更多的准备了。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美国基本上完成了战争爆发前的准备工作,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在其他领域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美国的陆军大换装就没有完成,但是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果等到全部工作到位,等于让对手也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美国获胜的希望反而不会太大。如果能够在对手做好准备前,迫使对手卷入战争,美国就能占据先机。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件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2057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首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2057年7月30日,全世界才会如此关注共和国,关注共和国新都的全体代表大会会场,关注即将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


在做前期报道的时候,n就预测,7月30日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纪念日。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