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睡到快中午的时候,陆毛锋已经到后院三次了,听闻李元兴还没有起床,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汇报了。</p>
直到下午快两点左右,李元兴才醒来,昨夜的酒与放纵,让李元兴还有些头痛。</p>
“殿下,有两个和尚天不亮就在庄外求见。原本陆校尉是要赶他们走,可他们却说自己是大和国和尚,在前隋的时候来到长安,学习十余年至今,数次往返与中原与大和国,现准备返回大和国,鸿胪寺不发给他们凭引,特来求见殿下!”</p>
李元兴听到这话,头脑立即就清醒了。</p>
脑海之中冒出了一个词:遣隋史!</p>
“两个和尚,惠日、惠齐?大业十年来到长安的,当时他们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招待,然后就留在长安的两个和尚。”李元兴小声的自言自语的说着。</p>
秋香却没有听到李元兴在说什么,只是问李元兴:“殿下要吃些粥吗?”</p>
“不用,吩咐下去,准备清淡一些的午餐,也给那两个和尚弄些吃的,然后让他们在小会客厅来。本王见一见这两个和尚!”</p>
秋香领命下去了。</p>
两个倭国和尚坐在门房等候处,表面上非常的平静,可心中却是急为不安。</p>
自长安秦王灭佛之后,他们差一点就把命给丢了。</p>
之后,别说是长安城。整个大唐就限制了和尚随意的乱跑,没有凭引当真是寸步难行。大慈恩寺没有办法给他们凭引。</p>
后来他们找到了京兆府,京兆府听说是倭国和尚,更加的不管了。</p>
要是放在以前,或许还能借异邦的身份有一些特例,可高句丽人那事一出,整个长安对异邦人非常敌视。在长安人心中要么是朋友,要么就是敌人,没有表明态度的,一定就是潜在的敌人。</p>
到了鸿胪寺,结果他们拿不出使节的凭证,鸿胪寺才不管他们的。</p>
秦王府是最后的机会了。</p>
一听说秦王回府,两个和尚立即就赶到了秦王庄,希望可以得到回家的凭引。</p>
“秦王殿下将在半个时辰之后允许你们觐见。秦王府中的规矩是……”负责传话的太监足足讲了几十条的规矩。</p>
末了又补充了一句:“你们是佛门子弟没有问题,但不要在秦王殿下面前装神弄鬼。轻则乱棍打出,重则将你们贬为奴隶。”</p>
秦王灭佛不是一个故事,两个和尚亲自经历过了。</p>
不过,这两个和尚却认为,去糟粕,留精华,对佛门未必是坏事。</p>
半个时辰之后,李元兴在小会客厅见到两个和尚。</p>
李元兴手中拿的书,其实就是两个和尚的资料,根本资料上讲,两个和尚应该是在公元623年就回去了,可现在已经是公元627年了。这其中的意外出在那里了?</p>
“讲讲你们的情况!”李元兴连头都没有抬,轻声的问道。</p>
丝毫没有礼貌吗?</p>
不!两个和尚都没有这样认为,也不敢这样认为。大唐的秦王比他们所知道的任何一个中原的权贵都有着无上的权势,能见他们已经是极大的荣耀了,不敢有丝毫的不满。</p>
“秦王殿下,小僧在大业十年就来到了长安城。武德五年借商船回到了大和国,向我大各推古天皇介绍大唐之兴盛,中原之美丽。我大和国推古天皇派出百人使团,有僧人二十一名,算学士十人,礼学士十人,优秀的工匠三十一人,剑士十人,船工二十四人,再次赴大唐而来,只可惜遇到了风浪,许多人都死在海中。”</p>
李元兴听着点了点头。</p>
这与历史上的记载不同,历史记载遣唐史第一次应该是在贞观四年。</p>
可这样说来,就是在武德六年,或者是七年就有过一次,结果人全死了。</p>
那惠日和尚继续说道:“我二人通水性,又是来过中原。在海中得以生还,后在海边寻求多方帮助,数次找寻我使团之人,历时一年时间,却无半点收获!”</p>
“大海无情!”</p>
李元兴开口说了一句。</p>
惠日和尚一礼之后,继续说道:“大唐皇家学院开学,各邦学子无数人入学。我与师弟打算返回大和国,再请我大和推古天皇派使团前来。学习大唐的文化以及礼仪,希望秦王殿下允许!允许我们回到大和国,也允许我大和国学子在大唐学到文化与礼仪!”</p>
李元兴听完之后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此事本王已经知晓。”</p>
“送客!”太监郑和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