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的这本书字数不算多,从头到尾,还不到五万字,在,也就是刚刚开头签约而已。朝堂上都是十年寒窗的大才,看起来速度极快,更何况柳淳也没用任何复杂的词汇,完全是平铺直叙。
可就是这么一本书,愣是镇住了所有人。
包括老和尚道衍,都忍不住心悦诚服,连连称赞。
“陛下,柳大人关于国家富强的论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老臣思索了几十年的难题,居然让柳大人一书道破,从此再无疑惑啊!”
道衍说着,还真就当场向柳淳鞠躬,“柳大人,在北平的时候,老夫就说过,要向你讨教学问,现在看来,是要拜师求学了!”
柳淳含笑,“姚老客气了,你要是觉得我的书还成,就替我写个序言如何?”
道衍正要答应,却听朱棣咳嗽道:“这个序言还是让朕来写……或许朕的笔力不够,杨士奇,解缙……你们内阁可愿意帮朕草拟啊?”
杨士奇手里也捧着书,正在看呢,听朱棣点名,慌忙道:“启奏陛下,如此精深巨著,臣等需要仔细研读,才能理解。对了,杨溥提议,让柳大人开经筵,讲解学问,臣以为十分合适。”
朱棣大喜,“正好,五天之后,就在国子监,让柳淳登坛开讲,朕也要好好听听。”
……
朱棣一锤定音,柳淳赢得了开门红。
他一共印了五百本,分给群臣大约三百本,还剩下二百,等散朝的时候,柳淳想拿回去,却发现已经没了。
“谁?谁拿走了?”柳淳瞪了一眼小太监,怒道:“你们连看东西都不会了吗?”
小太监满脸苦涩,“柳大人,奴婢们知道看着,可,可拿的人奴婢们不敢管啊!”旁边另一个小太监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柳大人,您老可怜可怜奴婢们吧,真的拦不住。”
柳淳瞬间明白了,这个该死的兔崽子,什么便宜都占,回头一定让他好瞧!
柳淳气哼哼离开,而此刻朱高燧正带着二百本书,满京城逛荡。
“惊世巨著,横空出世,少傅柳淳,呕心沥血之作,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一千两一本,错过不再!”
朱高燧专门往有钱人的地方钻,二百本,先赚二十万两再说,至于别的,他可没心思在乎。
手下随从还担心呢,一千两一本,能卖得出去吗?
朱高燧敲着随从的脑门,笑骂道:“真是傻啊,这可是我师父写的,满朝大臣都说好的东西,别说一千两,就算一万两,也值啊!
还真别说,跟朱高燧一个看法的,大有人在,比如杨士奇,他下朝之后,午饭、晚饭全都没吃,抱着一本书,如痴如醉,一直读到了三更天,才缓缓放下,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论断,他已经能背下来了。
杨士奇之所以能这么快接受,是因为他早年在鸡鸣山学堂教书,又随着柳淳修订过皇明祖训,当时他就觉得,似乎有很多东西,柳淳没有讲出来,所谓科学,显得一鳞半爪,不成体系。
可当这本书出来,杨士奇开始明白过来,原来之前的那些,都是准备而已,这才是关键!
柳淳这本书,其实是仿照了《国富论》的叙述方式,但是国富论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国家的“富”如何来定义,是不是有钱了,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就叫做富……
对老百姓是可以这么说的,但是如果上升到学术层面,是讲不通的。
原本《国富论》对什么是国家的“富”并没有说清楚,柳淳开宗明义,直接将国家的强盛,国富就是国强,国家不强不可能富裕,尤其是一个大国,富强是分不开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也没有任何规矩可言,遵守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只有强者才能拥有“富”,否者,就会面临强者的抢夺,或者叫“剪羊毛”。
强汉盛唐的“富”在于横扫六合,威震八方。
国家蒸蒸日上,面对挑衅,虽远必诛。故此汉唐百姓,过得安稳富足,更重要的是,有尊严!
相比之下,两宋的“富”仅仅体现在财富的创造上,但这个财富没有转化为战力,没有让国家强大,所以这个“富”就是虚妄的,守不住的,所以才有了岁币之耻,才有了靖康之难……
老百姓时刻处在敌国的威胁之下,惶惶不安,这样的富裕是毫无价值的。
柳淳从国富破题,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有强大的国力……这个国力又来源于什么呢?
柳淳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每一个国民力量的总和,其二呢,是使用这些力量的能力,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导力。
在这一点上,游牧民族因为生长在马背上,天生武力过人,很容易集结起强大的骑兵,因此千年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而汉家以农耕为主,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动用全部的力量……这也就是当年汉武帝追求大一统的原因所在。
汉唐之强,在于兵制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百姓头上,大多数人都需要服役,纳赋,充足的物力和人力,保证了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