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却说到:“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袁术也是给予拒绝。
不久后,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他坚决拒绝。韩馥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袁绍、韩馥这才作罢。
袁绍在拥立幽州牧刘虞失败后,又打起了冀州的主意,这个时候联军的盟主袁绍实际上已经退出了董卓讨伐战。
艰难的盟主
不管是读过《三国演义》也好,还是看过正史也罢,大家都不由不觉得袁绍这个盟主,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感觉他这个人能力也就这样。但公正的说一句,这还真的不能全怪袁绍本人。
因为在历史上,袁绍虽然是关东联军的盟主但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威风。
袁绍在逃出洛阳之后,尽管被董卓任命为渤海太守,但他受制于韩馥,而韩馥是怎样忌惮他的又是怎么给他使小辫子的,前文也有过介绍了。其结果就是袁绍虽然当上了盟主,但他有名无实,所能控制的部队也就仅仅是在河内一带,就算是这点部队,也是王匡、张杨等人带来的,后面还有曹操带了千余人,他自己直属的部队少之又少。像酸枣一带的部队和袁术的部下,袁绍根本控制不了。袁绍也不是没有准备过进攻董卓,可结局就是被董卓先下手为强,王匡的部队全灭。
事实上,袁绍一开始混的也是很惨的,他的盟主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下面那些诸侯他根本就调动不了,他也没有那个实力调动,单单比较jūn_duì 实力的话一开始他都没比曹操强到哪里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袁绍会有另立皇帝的心思,他不是自己的势力大了然后野心勃勃的想要进一步,反而是因为袁绍有名无实,而是想曲线救国,通过皇帝的权威来控制关东那些诸侯,然后和董卓决一死战。袁绍不知道另立的后果和代价吗?未必!这就像当年袁绍劝何进调动外面军阀进京一样,没办法啊!反正这样下去也打不到董卓,还不如赌一把。
但不管怎么说,不可否认的是袁绍并没有合理的运用自己盟主的地位以及自己的影响力完成讨董大业,至少他可以做到更好,这也是为什么鲍信觉得他不如曹操。
注1:《后汉纪》中也有记载牛辅派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注2:董卓议和之事一说是在联军大败后,一说是在袁绍夺取冀州后,本文取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