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 第017章 故意还是贪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7章 故意还是贪财?(1 / 2)

初平四年(193),曹操之父曹嵩带领家人准备去兖州投靠曹操,但却被徐州兵所杀,曹操为报父仇,两度出兵讨伐徐州,徐州大地因此哀鸣遍地,血流成河,那么在历史上曹嵩之死到底又是一个怎么的事情呢?


两种起因


历史上关于曹嵩的死因是有完全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三国志》为主,《后汉书·应劭传》、《后汉书·曹腾传》、《世语》的资料可以辅证。


主要是说在初平四年(193)下邳人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谦与其共举兵,率军攻占了兖州南部泰山郡的华县、费县,并且正在攻打任城,曹操率军征讨,反而攻克了陶谦的徐州十余城。陶谦因此对曹操有了埋怨。


当时曹操的父亲曹嵩在琅邪(徐州琅邪郡)避难,曹操和徐州老大陶谦发生冲突之后,曹嵩决定前往兖州投靠自己的儿子。陶谦知道以后由于对曹操的怨恨一气之下将曹嵩害死。


《三国志》中这两部分的记载分别为“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和“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在《世语》中记载为“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


在《后汉书·应劭传》中为“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第二种说法以《资治通鉴》为主,《后汉书·陶谦传》、《吴书》的资料可以辅证。


和《三国志》不同的是《资治通鉴》记载阙宣聚众作乱之后被陶谦派军击杀。曹嵩去投靠曹操时,陶谦本人并没有对曹嵩动手,但由于陶谦的部下贪图曹嵩的财物将其杀害。


在《资治通鉴》中为“前太尉曹嵩避难在琅邪,其子操令泰山太守应邵迎之。嵩辎重百馀两,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掩袭嵩于华、费间,杀之,并少子德。”


《后汉书·陶谦传》记载的是“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和《资治通鉴》记载基本一致。


韦曜《吴书》中记载的有些不一样,认为陶谦不仅没有出兵杀害曹嵩还派兵去保护他,可惜路上由于士兵们贪图曹嵩的钱财而将其杀害,这也是《三国演义》在描写这一段时的原型。原文是“太祖迎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故意还是贪财


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都赞同曹操的父亲是在投奔兖州时被徐州人所杀,主要的分歧就是这件事情是陶谦故意干的,还是陶谦的部下贪财所致。所以我们这里将第一种说法又称为“故意说”,第二种说法也就是“贪财说”。


“故意说”的论据是非常充分的。我们都知道《三国志》在三国历史的材料中权威性是最高的,而在这件事情中《三国志》是全面支持“故意说”的,除此之外还得到了《后汉书》、《世语》等重量级历史材料的辅证,可以说“故意说”毫无疑问在论据方面要比“贪财说”占据优势。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