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否?
曹操拒绝了袁绍的迁都提议之后,袁绍麾下的谋士田丰为此感到忧心忡忡,并且认为这将会成为袁绍的心头大患。
建安三年(198)春天,田丰就直接对袁绍说到:“我们迁都的计策,既然不被采纳,那最好早点儿谋取许县,接来天子,然后假托天子的诏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才是最好的办法。不这样做,我们则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不起作用了。”
那时曹操已经出兵第二次讨伐张绣,许昌正是空虚之际。而田丰的话被曹操知道后,曹操立刻放弃了当前的战果,不顾张绣和刘表大军的围追阻拦强行回到了许昌,生怕出一点意外。但袁绍却最终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
袁绍在这关键时刻犹豫了,因为袁绍这时还没准备好和曹操决战。
曹操在得到天子获得大义之后,一度小人得意,开始不把袁绍放在眼里,先是下诏书批评袁绍,又让自己做大将军,而让袁绍做太尉,低自己一等,但在把袁绍真正惹怒之后,曹操又发现了自己还不能把袁绍得罪死,于是又赶紧和袁绍修复关系,让出了大将军的位置,并且还让袁绍监管幽州、冀州、并州和青州四个州。
曹操的这些措施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袁绍这次的确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也因此开始缓和。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并不想为了夺取献帝而和曹操彻底的闹翻,当时的确是出兵夺取天子的一个好机会,但就算在那种情况下也并不能保证袁绍就一定能成功,但只要袁绍出兵了,和曹操之间的关系百分百就没戏了。
而且袁绍如果出兵了没成功,更会在道义上陷入巨大的劣势,被认为是乱臣贼子,还可能会失去朝廷的一切支持,袁绍大将军、冀州牧的职位都可能会被朝廷剥夺,对于袁绍集团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实在北方还没一统的情况下。
当时袁绍虽然已经压制了公孙瓒和张燕,但他后方的威胁依然没有解除,北方四州并没有完全平定,尤其当时公孙瓒还拒绝了与袁绍缓和关系,袁绍的后方并不是稳固如山。袁绍还需要大将军的称号,也需要监管四州的名义,所以袁绍在这时避免和曹操的冲突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田丰错了吗?也没错!
来看看那个时候曹操面临什么情况,袁术称帝了,吕布还活着,而曹操自己则深陷和张绣、刘表的战争之中,虽然张燕和公孙瓒没有被消灭,但至少已经得到了压制,也就是说袁绍的情况要比曹操好很多,袁绍是不想和曹操为敌,但当时曹操则是不敢再和袁绍结仇。
否则曹操又不傻,会白白的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还搭上北方四个州?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选择可能都是对的,也可能都是错的,但历史上只会有一种结果。
内乱的起因
历史上袁绍集团内部是远不如曹操集团内部团结的,其原因归根到底也是袁绍自己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