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将孙策称为江东小霸王,主要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当时并没有记载有这个称呼的,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孙策本人是三国时代里少有的一个接近全胜的统帅。
“小霸王”出处
孙策小霸王的称号从目前资料来看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的第十五回,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因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但在三国时期,孙策应该是没有这个外号的。
历史上王朗在去许昌之后,对于孙策集团是有过评价的,其主要记载在《汉晋春秋》中。当时曹操问王朗孙策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王朗就回答曹操:“孙策的勇武冠绝一世,还有着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他麾下的张昭从北面而来,是百姓所期望的人。周瑜更是江东的豪杰,挥臂愿意作为他的将领。孙策有着不小的势力,还有明确的规划,最终能成为天下大害,不仅仅是狗盗之徒而已。”
王朗对于孙策以及其麾下的评价后世看来还是很精准的。
历史上霸王本来是项羽的称号,项羽和孙策同样都是出自于江东,他们也都勇武非凡,但相对孙策而言,项羽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无疑要大很多,加上孙策是后辈,年龄又小,所以称呼孙策为“江东小霸王”是很贴切的。
几乎全胜
历史上孙策除了最开始被祖郎袭击之外,在讨伐庐江陆康、南下进攻曲阿刘繇、讨伐会稽王朗、扫平吴郡诸贼、平定丹阳、占据豫章、夺取庐江以及讨伐黄祖等作战中是以全部胜利而告终。
孙策为袁术打的第一次战争就是讨伐庐江陆康,当时袁术许诺孙策,只要打下了庐江,庐江太守的位置就是孙策的,但孙策胜利之后,袁术却再次毁诺让刘勋担任庐江太守,孙策因此对于袁术十分失望,决心离去。
当时恰好袁术再和刘繇隔江对持,于是孙策主动请缨南下,袁术知道孙策想离开自己,但他认为南方强敌环视,孙策未必能闯出一片天地,遂放他南下。而孙策南下之后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击溃了刘繇麾下包括樊能、张英、于麋、笮融、薛礼等多位将领,直接打到了刘繇的老巢曲阿,并且在此一举击败了刘繇,将其赶出了吴郡,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之后孙策为了稳定吴郡,扫平在此盘踞的邹他、钱铜、王晟以及严白虎等多路割据势力。
袁术称帝之后,孙策与其决裂,夺取了袁术麾下的丹阳郡,并且在这里击败了祖郎和太史慈,将二人全部收复。
孙策夺取吴郡之后,对于南方富饶的会稽也是虎视眈眈,后来他认为严白虎等人不足为虑,遂先行讨伐会稽王朗,他听从叔父孙静的建议绕道进攻,一举打败了王朗,击杀其麾下大将周昕,还追上了南逃的王朗,将其俘虏。
袁术自灭之后,庐江的刘勋吞并了袁术的残党,势力大增,引起了孙策的忌惮,孙策遂放低态度诱其出兵,然后袭击其后方,夺取了刘勋的大本营皖城,并且分兵埋伏击败了回援中的刘勋,在刘勋得到黄祖支援之后,孙策亲自讨伐,再次将其击败。之后孙策趁势讨伐黄祖,将其击败,黄祖郡几乎全军覆灭,他本人只身逃走。
扬州牧刘繇去世后,孙策派太史慈收拢了其旧部,同时探得了豫章的虚实,孙策遂率军夺取豫章,豫章太守华歆看到孙策势大,遂不战而降。
孙策的唯一一次的失利,是败于祖郎手里,但当时孙策本身还没有成气候,身边只有一些刚刚收拢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少量散兵,又是被祖郎偷袭,所以孙策的失败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孙策成气候之后,他率军百战百胜,从无一败,也可以称作全胜统帅了,在汉末真正意义上全胜统帅,只有大汉最后的军神皇铺嵩了,虽然孙策还比不了皇铺嵩,但已经不差了。
当然在孙策的辉煌战绩中还是有一丝瑕疵的,就是孙策面临的诸多对手,包括黄祖、刘繇、王朗、刘勋、严白虎等等在内,没有一个有着足够的分量,或者说军事能力足够强。因为孙策死的太早了,所以他并没有机会在真正的强敌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无法令人小视的小霸王
孙策在历史上不仅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其他方面也丝毫不能让人小看。
孙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并且还能因时而变,根据形势改变自己的方针,他在出山之前就请教了名士张纮,双方的谈话也就是“冀州对”之后的“江都对”,而在官渡之时,孙策还果断根据形势改变了自己的方针,提前北上,要比当年的袁绍果断的多,要不是孙策被刺杀,官渡之战以及后面的历史都可能被直接改写。
作为一名领袖,孙策的用人识人之才也是让人钦佩不已,张纮、张昭、周瑜、太史慈、程普等等一干人才都是孙策收拢发现的,当年孙策派太史慈收拢刘繇的旧部就是让人惊叹其看人的准确和用人的信任。最后孙策选定继承人时,没有选择麾下重臣们推荐的三弟孙翊,而是将兵权交给了在广陵郡失败不久的孙权,在当时来看是不可思议的,而在后世看来则令人叹服。
在谋略方面,孙策虽然没有过多展示,但在他面对刘勋时,愿意伏低做小,令其放松,再诱其出兵讨伐上缭,为自己创造时机,从侧面说明了孙策的谋略也不可小觑。
在内政方面,孙策官职仅仅为会稽太守,却可以号令扬州除了治所寿春所在的九江郡的扬州全境,已经看出孙策的政治才能了。
历史上的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