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在渭南之战关中联军并没有对于曹操造成多大的威胁,他们在军力以及谋略上都彻底处于下风。
事后曹公之答
在渭南之战结束后,将领就很多不解的问题咨询曹操,从其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超和韩遂输得一点不冤。
事后,曹操麾下有将领问曹操:“开始时,贼兵守卫潼关,渭水以北没有防守之兵,我们不从河东出去攻打冯翊,反而在潼关与敌兵对峙,拖延许久才北渡黄河,这是为何?”
曹操回答:“贼兵占据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贼兵必将带兵守住黄河各渡口,我们就不能渡到河西;我故意重兵逼进潼关,贼兵全力来守南边,西河的防备空虚,因此徐晃、朱灵二将才能轻易占领西河。在此之后我带大军北渡黄河,贼兵不敢与我们争夺西河,是因为有他们二将的jūn_duì 。连结战车,树起栅栏,做通道向南前进,这就创造了敌军不能取胜的条件。同时又向敌人示弱,麻痹他们。渡过渭水后深沟固垒,敌军挑战不应,是为了使敌军骄傲自大;所以贼军不造营垒,只求割地讲和。我顺着他们的意思答应下来,之所以依着他们的意图,是为了使他们自以为平安无事而毫无防备。我军此时蓄精养锐,一旦出击,就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兵之道,本来不能墨守成规,只求一种方法。”
当时,贼兵每到一支部队,曹操就面露喜色。众将不能理解敌军兵力增强了,曹操为什么反而高兴,后来就有人问曹操他高兴的原因。
曹操就回答:“关中地域辽阔,如果贼兵各自依险阻抵抗,征伐他们,没有一二年的时间不能平定。如今都聚集于此,虽然人数众多,但都彼此不和,没有统一的主帅。这样,消灭敌人容易成功,我所以高兴。”
出色的胜利,精彩的一役
历史上关中之所以难打,并不是因为关中jūn_duì 兵强马壮,而是关中易守难攻,防御方在地利上具有极大的优势,甚至有着“百二秦关”的说法,所以想进攻关中,首先要消除关中联军的地利。
当时曹操就是通过假意集中兵力压迫潼关,从而调集敌军注意力,让徐晃等人得以轻松渡河,建立了前沿基地,为曹操军的后续行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得知曹操准备渡河之后,准备在渭河北岸据守,不让曹军渡河,而韩遂则提议“半渡击之”,最后马超听从了韩遂的意见,但结果曹操有惊无险,成功渡河,使得马韩联军彻底处于了劣势。
曹操事后评价:马兒不死,吾无葬地也”,可见曹操对于马超评价之高。不过我个人认为韩遂的建议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马超的提议虽然稳妥,但对于关中jūn_duì 未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