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张让耸肩一笑:“承蒙先帝厚爱,西邸卖官得财,半数交由我手。城内窖藏铜钱,又岂是区区掖庭令能尽知也?”
先前长信太仆程璜,严词逼问。掘来子钱无数,正大兴土木,修缮长信宫。此事宫人尽知。有漏网之鱼,亦是人之常情。心念至此,封谞遂言道:“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少帝继位,多用新人。二位大人,根基尽失,此时入宫,又能如何。”
“不求权倾朝野,只求安身之所。”张让言道:“大长秋并长信太仆,年岁已高。以十年期,当不久于人世。十年之后,你我三人,正值壮年,远未称老。三人联手,可保董太皇万事无忧,我等富贵荣华,长命百岁。”
“原来二位觊觎两位老大人身后之位。”封谞摇头道:“长信太仆乃窦太皇三卿,董太皇如何能许。”
“大钱十亿。”赵忠一锤定音。
封谞胸有激雷而血气翻涌:“二位稍待,容我去去就来。”
这便车驾入宫,细说详情。
太皇董太后亦大吃一惊:“二阉奴,竟还有此等身家。”
“民谚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赵忠、张让,服侍先帝,深受所器。大事小情,皆需过二人之目,中署进项,皆需过二人之手。传闻孟陀散尽家财,只求张让府中苍头一跪。二人手握大钱十亿,不求隐居深山,反乞重入禁中。所求,乃大。”封谞语透深意。
太皇董太后,略作思量,便心领神会:“重掌大权,一雪前耻。”
“太皇明见。”封谞再拜。
“刀锯余人,睚眦必报。”太皇董太后心有余悸:“合肥侯乃朕之骨血。阿阁兵乱,亦因我儿而起。若令赵忠、张让,重掌大权,董氏一门危矣。”
“敢问太皇。若二人求之不成,反投何太后,又当如何?”封谞再问。
太皇董太后心头一沉:“必与朕百般不利。”
“二人出手便是十亿。财能通神,当无往不利。何太后精于商贾之术,善买卖交易。且二人与何氏一门,并无仇怨,平白无故得一笔巨财,再得忠犬二人,何太后必欣然接纳。此消彼长,与太皇及董氏一门,皆不利。”封谞字字珠玑。
“言之有理。”太皇董太后一声长叹:“大钱十亿,着实诱人。”
“宜当纳之,以观后效。”封谞进言道。
“二人乃兵乱主谋。洛阳贵胄死伤无数,能保全性命,已殊为不易。若再入宫,必有人暗生间隙。如何行事,方能堵悠悠众口。”太皇董太后仍心有忧虑。
“当效仿毕岚、宋典故事。可借口宫署有缺,不能尽职。事急从权,故将二人招回一用。”封谞对曰。
“如此,当授予何职?”太皇董太后又问。
“凡四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皆可。”封谞笑答。
“豪掷十亿,却只得稗官,二人岂能心甘。”太皇董太后再道。
“六百石足以。”将心比心。同为刀锯余人,封谞自心知肚明:“只需能重入禁中,二人必感激涕零。又岂会挑肥拣瘦。”
“如此,朕当允之。”太皇董太后笑道:“二人可为四百石署长。”
“遵命。”封谞欣然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