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劝道:“主公,虎威军势头正盛,宜暂避锋芒。如今高云所领兵马不足,尚不能四面围城。以属下愚见,应趁此时速退,回至河北,整顿兵马,再图报仇雪耻不迟。眼下情势危急,望主公早做决断!”
袁绍本来也是决定撤退的,眼下的局势就更是非退不可了。如果再打下去,全军覆没都说不定。
所以,郭图一说这话,袁绍连连点头,“所言有理,高云小儿,一时得志。虽不足畏惧,然而本公为全军将士考虑,决意暂且收兵,退还河北。只是如今虎威军十万兵马在此,即便要退,又当用何法啊?”
袁绍话音刚落,审配随即出列,拱手说道:“邹平去黄河,东朝阳最近。当初渡河之时,曾将部分船筏置于彼处。属下以为,由东朝阳渡河北还,最为妥当”。
审配话刚说完,武将班里张颌出列发话,“主公,由此地北渡黄河,最近只两处渡口。东朝阳最近、而高青稍远。末将以为,高云必然料到我军将由东朝阳渡河北还,而以此地为重,设下兵马拦截。相反,高青因离邹平稍远,高云或许不以为主公会舍近求远。故而,此地或许更为稳妥,请主公定夺”。
袁绍听了审配和张颌的话,都觉得各有道理,故而迟疑不决。考虑了好大一阵子,突然灵机一动,笑道:“此事易耳,当初渡河之时,为防万一,我于东朝阳、高青、莒县三处皆放有船筏。如今既然东朝阳和高青各有优势,不如便分军两路,一同渡河”。
袁绍这么一说,下面文武众人也觉得可行,反正是逃跑,路数相对变的不那么重要了。
商议定了路线,袁绍果然分兵两路。让张颌领十万兵马出东门,直奔高青,由高青渡口退回河北。
而袁绍自己则领着其余十五万兵马,由颜良文丑二将护着,出了邹平北门,一路急进,赶奔东朝阳。
高云其实早料到袁绍一定会跑,而且就在这两天。算来算去,高云还是觉得,以袁绍的心性,去东朝阳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高云一大早就中军点将,安排兵马,要提前去东朝阳以南埋伏,拦截袁绍。
但是这令还没下,贾诩先起身拦阻,急道:“主公,属下以为,此事不宜”。
高云一愣,“噢!?为何?”
贾诩又道:“眼下袁绍虽是累败,士气堕尽。但却仍有兵马二十余万,其势不可小觑。河北兵马北退,乃是逃生。主公若使大军拦截,乃是断其生路。届时,袁绍兵马必然拼死而战。我军以少敌多,即便得胜,恐怕也难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以属下之见,不如放袁绍出走,然后追而击之。河北军意在逃遁,兵无战心。如见追兵,必然争相逃窜,自乱阵脚,破之易如反掌也!”
高云摸了摸后脑勺,接连点头,“噢!!对啊!要是我们从后面追杀,袁绍的兵马肯定只会比着谁跑的快,而绝对不会有人回头反击。这样确实可以完胜。但是有一节,不知文和想到没有?”
“请主公示下”。
“就是刚才你说的,袁绍兵马二十余万,我军就算自后追击,也不可能在袁绍渡河之前把这二十万大军杀完。那就一定会让袁绍等主谋逃走,岂不是很麻烦?”
贾诩笑了笑,“主公无须忧虑,袁绍所仗者,不过豪族威望与麾下甲兵。如今主公一来奉天子之诏令,以顺讨逆,名正言顺。再者主公兵到青州,即破袁绍,高下立见。袁绍在主公面前,已毫无威望可言。袁绍起五十万兵马而来,几尽全力。此番纵然退回河北,所剩兵马亦必然寥寥无几。如此一来,袁绍已是强弩之末矣。主公趁势渡河,收河北易如反掌,有何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