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科技之神> 第11章 开辟新战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开辟新战场(1 / 2)

几天的国庆假期很快结束了,顾玩带着妹妹和女朋友回到学校,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随着gps和ams项目都告一段落,顾玩手头的科研任务确实闲下来一些。


每天只要上上课,考考试,泡泡图书馆,连实验室都可以不去了。不过,他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注定是不会让自己生蛆的。


所以没过几天,他就找到了丁院长。


“院长,我想发一些跨专业的论文,搞一些跨专业的课题,这事儿不违反学校纪律吧?”顾玩也不预约,当天中午径直走进院长办公室,直接就摊牌。


当时还有个副院长、以及院长的助理在旁边看着呢。丁院长都微微吓了一跳:“咋了?受委屈了?还是突然脑子犯抽,想换专业了?”旁边那个副院长出言打圆场:“院长您别多虑,说不定是小顾同学能者多劳,兴趣涉猎广泛而已。”顾玩还没接话,丁院长倒是跟副院长一问一答,自我脑补起来了:“原来你是想修二专业啊,以你现在的成绩,这当然是没问题的了。你可是科技部表彰过的人了,校长也会给你特批的。何况,我们学校本来就允许修二专业。”这事儿就这么决定了?


自己可没打算双修二专业啊,只是想跨圈稍微搞一搞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有木有!


但学校领导已经这么决定了,顾玩也就接受咯。一切手续很快搞定。上面标示学分什么的不重要,有空稍微多修几门数学课,就算二专业的标准达到了。


实在不想修,只要论文够,一样算过。得到这个承诺后,顾玩让麻依依也去试试双修,看能不能申请下来。


麻依依就没那么大面子了,毕竟没在科技部表彰大会上挂过号,所以一切还是要公事公办。


最终咨询的结果是双修可以,但学分不能打折没有优惠。面对困难,麻依依不禁要多问几句老公的打算:“你到底希望我修个啥?”顾玩回答得很直接:“修个心理学分支下的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好了——这是一个心理学跟脑科学交集的专业。”麻依依一脸懵逼。


顾玩却知道,他选的这个方向,与地球上杰夫辛顿当年搞深度学习时的路径,几乎是如出一辙的。


凭心而论,杰夫辛顿的能力也不算多逆天的科学家,但他成功了。这里面努力和方向正确占八成,但还有至少两成是运气和环境。


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的成功,得益于其他地球人的固有技术偏见——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从


“挖掘人脑的深层学习机理究竟是怎样的”这个角度,来思考训练机器学习的问题。


所以,谁这么想了,而且第一个付诸实践了,就能捡到漏。当然了,这个漏也不是阿猫阿狗都能捡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


通俗地说,你至少得是个世界名校的计算机和神经认知科学领域双博士,你才有资格在方向对的前提下,捡到这个漏。


连个盟校双博士都做不到的人,天大的机会白白送到他面前,他捡都捡不起来。


另外一方面,顾玩也深谙地球上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契机——在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发展起来之前,这条技术路线的认可度并不高,因为这条技术路线哪怕试水到04年,初步原理略微跑通了,学界也依然发现有问题:这个算法的缺点,是训练效率太低。


也就是说消耗的算力极大,而机器学习的进步速度其实很慢,还无法进行白盒逻辑解释,也就无法通过人工干预/


“教导”来让机器的学习速度加快。当时还有另外两三条技术路线,那些路线的优缺点正好与深度学习相反。


那些训练方法白盒化程度更高,也就是机器学习的决策过程的可解释性,人类更能理解,也就更容易干预,便于人类


“手把手教机器快速进步”。而这些算法的缺点,就是


“学习进化的上限比较低”(这里是笼统概括,实际科学原理比这个复杂得多。


但是写给外行人看,只能这样不太准确地类比一下了。)换句话说,要是人类继续被摩尔定律束缚、靠电脑cpu运算速度的技术提升,来满足训练算力的话,那么那些白盒度更高、更容易用少量算力就初步训练出成绩的人工智能学习路径,说不定就能在历史选择中胜出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这条技术路线了。但是,地球上偏偏在你2007~2009年,诞生了分布式架构算力设计。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