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点齐了一万骑兵,这些八旗兵都是跟他出生入死多年的弟兄,鳌拜甚至能叫出很多普通骑兵的名字,此时,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着激动的神色,即将到来的血的洗礼是他们所渴望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战争,在马背上的时间肯定比在床上的时间还多。
战鼓咚咚的响着,憋了一肚子气的清军在城门打开后,一万大军在炮火的掩护下仿佛潮水一样涌出徐州城。
高狄没料到满清鞑子会主动出击,幸好安营扎寨的时候摆布的是二龙出水阵势,否则鞑子的冲锋肯定会把营地冲的七零八落。
郭怀一负责的阵地离徐州城最近,看到城内涌出的人马他狠狠吐了口唾沫吩咐手中无损的五千人马迅速用厢车布好防御阵地,攻城失利不代表他防守也会失败。
面对郭怀一部形成的第一道防御阵地鳌拜丝毫没有放在眼里,他知道明军惯用的防御骑兵的策略就是利用厢车和火器,鳌拜有信心在损失一千人的情况下就会冲破眼前的看似坚固的防线,而说是损失,鳌拜知道真正会送命的八旗子弟不会很多,因为明军火器的杀伤力他早就领教过了。
郭怀一没有料到鞑子的骑兵会如此迅速,在他刚射击了几次后鞑子的骑兵就到了眼前,比骑兵先到的还有那如飞蝗般的羽箭,面对无法阻挡的鞑子骑兵冲势,郭怀一除了退却别无他法,幸好他的迅速防御为高狄赢得了很重要的一段部署时间。
高狄看着鞑子如旋风一般把郭怀一的阵地席卷破坏,心底冒出一丝寒气,可寒气稍纵即逝,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就越需要冷静,他沉着的指挥jūn_duì 布阵,四万大军快速的形成了一个个千人方阵,在千户的带领下脱离了高狄的指挥,使每个千人队都是一个**的作战系统,还好高狄事先排演过这个战术,千户们都知道该怎么做,否则真容易出现总指挥失灵的弊病。
初战得利的鳌拜马上感觉到前进受阻,明军形成了一个他以前没遇到过的阵势,他面前出现了十几个方阵,每个方阵之间都有空隙可以让他的骑兵通过,可想要冲散一个方阵可能会很困难,因为方阵外围不但有一人多高的盾牌,还有一排长矛斜刺而出,那对骑兵是致命的威胁,在冲杀一阵后鳌拜发现明军似乎有抄他后路的迹象,害怕退路被截的鳌拜果断的下达了回城的命令,反正出击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个下马威够明军喝一壶的。
看着鞑子如入无人之境轻松的退回徐州城,高狄的脸色非常难看,等损失清单呈到他手中的时候,他的汗也下来了,包括前次攻城的损失,他总共损失了一万人,这才是他到达徐州城下的第一天啊!
郭怀一的运气实在是差到极点,攻城的时候无功而返还损失了不少人马,刚才鞑子出击他又首当其冲,这次不但损失更惨重连他也受了伤,胳膊上被射中两箭,还好不是要害。
“休整一天后再攻城吧!”高狄明白己军的士气已经非常低落,即使勉强攻城也够戗能拿下徐州,可他没有别的办法,既然强攻肯定不行了,高狄决定稳妥行事,想要采取挖地道炸城墙的攻城方案。
回城的鳌拜一清点战果,让他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竟然损失了将近一千人,这让他对明军刮目相看,头脑中过了一下刚才的战事,明军的优点是在布阵上,尤其是后来的诸多方阵给他造成了最多的损失,看来明军的主将不是易与之辈啊!
徐州城血战十日仍然杀声震天,正所谓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桥梯,在徐州之战中高狄和鳌拜算是打个七七八八,但总的来说高狄落在下风,因为他的开局实在是不利。
明军大帐内,高狄焦躁不安的皱着眉头走来走去,他用了很多攻城的方法却收效不大,虽然也给鞑子造成了麻烦,可自己的损失也很大。
“大帅,皇上到了,就在十里外。”在高狄愁眉苦脸的时候,宋志勇前来禀报弘光帝后继人马到来的消息。
高狄闻听又喜又忧,“我们前去迎接吧!”高狄和几员战将去迎接弘光帝,等见到弘光帝,高狄脸带羞愧和懊恼,“皇上,徐州急切之间无法攻下,且己军损失颇大,臣之罪也!”徐州之战失利他高狄得负全责。
来到高狄的大营后我听了高狄更详细的汇报,心中盘算了一下,“高爱卿不必自责,徐州城墙坚固,又有满清猛将鳌拜把守,一时之间难以攻下也是正常的,但我十数万大军阻于坚城之下乃兵家大忌,何况鞑子在河南还有大军,很可能会前来徐州与鳌拜里应外合,朕看不如分兵两路,朕留在徐州攻城兼且攻占徐州周围的小城池孤立徐州,这就增加了我军回旋的余地;而高爱卿则兵下亳州和高杰余部合兵一处,如此一来即使不能在短时间内有进展也不必担心鞑子突破徐州亳州这道防线,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高狄一听忧愁顿解,“皇上果然好计策,微臣也有此念,只是利弊没有皇上想的周到,所以不敢做出决断。”满营众将也认为弘光帝的计策比较可行。
既然计议已定,我马上召集众将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由我率主力围攻徐州消耗鳌拜的兵力,另派高狄、赵之龙、宋志勇等诸将领兵五万进抵亳州会合高杰部。
南明军经过多日的苦战都知道夺取徐州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当即遵弘光帝的命令行事,为了迷惑徐州的鳌拜,弘光帝一刻也没有停止攻城,但部队却是轮番歇息,使鳌拜看来攻城的人马总数也就在五万以内。
且不说弘光帝如何围困徐州,单说高狄和亳州方面,在高狄还有一天路程到达亳州的时候,亳州方面却出了大事。
高杰被许定国杀害后因为群龙无首所以节节败退,在这个过程中使高杰的人马分成了两个阵营,分别是以高杰的夫人刑氏和儿子高元照为首的没有多少兵权的高氏嫡系,另外就是以李成栋和其外甥李本深等为首的握有实际兵权的大将。
说来李成栋对高杰非常够意思,当时他就极力反对高杰和许定国来往,认为许定国的为人实在阴险,奈何高杰自持兵多将广不把许定国放在眼里,自然也就听不进去李成栋的良言相劝,致使高杰招来杀身之祸。
李成栋在悲愤之余也没给许定国好果子吃,除了许定国本人外许定国的势力都被李成栋杀个片甲不留,使许定国只身投靠到满清营中,因为李成栋急于为高杰报仇,所以身边只有六千多人,等他想要回到主力部队之中的时候遭遇到了许定国引来的满清八旗的强力阻击,当手中只有四千人的他在明白抵抗就是送命的情况下只好投降,所以退到亳州的高杰部中并没有李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