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他们是饥荒而起的流贼,还是党项羌、或是南诏蛮,甚至是同属阵营的官军所属;他这种一根筋的执拗,也很容易就得到了来自上官的青眼有加。
从五头一直节节拔高为火长、队正、校尉、旅帅;最终再一次军中斗技上入了那个高使君眼中,成为了其麾下直属的所谓权蛮营兵马使。
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也是无比的尊崇和敬仰着哪位,征战天下而罕有敌手的大唐名将,人称“天南一柱”“国之壁城”的高郡王;只觉得在他麾下世上再没有任何可以阻挡和难住他的存在。
然而,就像是任何的梦想和憧憬,终究会发生变化和转移一样的道理。随着朝廷为了阻止他自行追击贼众,而一纸诏令从镇海调到了淮南之后;这位威仪凛然不可一世的高令公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开始沉溺于寻仙修炼之道,而展露出种种年老昏聩之态来。
因此,随着这位高令公逐渐内外隔绝,而把各种事情都交给了那些投机幸进之辈后;手下掌管着数营蛮兵却再无寸进的雷满,也只能在大失所望之下思量起了自己的退路和归程来。
所以在两年多前,他就乘着自请外出镇守别垒的机会,鼓动带领蛮兵营中的部众抢劫了军淄,就此乘乱踏上了遥遥的归乡之途。好在世道大乱群盗四起之下,他们这支流亡的人马并不算太过显眼,就辗转回到了家乡。
正逢岭外之贼再度北上湖南境内,当地刺史崔翥不敢发兵征缴他们,反而派人送来钱粮猪牛犒劳和笼络之;遂得以招募四方来头的诸蛮部众,而于溪山结寨自保于一方。
待到贼军尽数过境而瞅出官府孱弱之后。他便带着部下发兵州城,里应外合破门斩杀刺史取而代之,自此蓄下须发穿起了唐家衣冠,用起来朝廷礼仪制度来。
他与军中故交周岳的仇怨也是由此缔结下来的。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后悔过,反倒是遗憾当时顾及到向助的攻势,未能及时下手铲去此祸患。
毕竟周氏那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土族大豪,再加上周岳带回来的那些人马为凭持,假以时日只怕这朗州的局面就要主客倒置了。
倒不如藉此诛除了周氏及其所属人等为震慑,一鼓作气控制了武陵、桃源、龙阳(今汉寿)三县,又强取了当地另一大族齐氏的女儿为妻,合力击退了向助的进犯之后,才将郎州的局面粗粗控制下来。
当跟进而来的太平贼崛起与湖南境内之后,他同样也是苦于南北接敌而不欲再生威胁;这才卑言行款于那位太平贼之主,又行互通有无之贸而但求一时的相安无事。
对于太平贼境内那些清算和铲除豪强大族的作为,他其实并没有太过在意和介怀;就算是他有足够的势力和机会,同样也会忍不住对于这些占据地方大量资源的豪姓下手的。
至于那些太平贼对士绅、豪族倒行逆施的手段,只会让他治下这些豪姓、大族愈发的抱团和俯首帖耳在自己的身边以求保全。
追随高令公阵战南北的见识,让他意识到这个乱世中一个基本的道理。只要手中有刀枪有人马,这世上就无处不可为之也无处不可凭仗为根基。
至于名声和人望,家世和血脉之类的事物,在这刀剑加身的硬道理面前,也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并不会比纸糊事物坚持的更久一些。
然而,相比偏据洞庭西侧一隅蛮汉杂处的朗州,正处大江中流要冲的岳州和鄂州,才是真正可以立足的富郡和大邑的所在。这也是他绝然与那些还算相安的太平贼,就此为敌的主要缘故。
至少在大军出外争战淮南的情况下,他并不觉得湖南的这些太平贼所属;能够在内有反乱不止,外有来自山南、荆南和湘西三州的五路攻势下,长久的坚持下来。
而相对于南边那位只能聊以自保的周岳,他其实更看不上澧州那位空有部下之众,却在却是鲜有作为的石门蛮大首领向助。因为他的根本还是在那些蛮部,在地方汉姓中实在不得人心而牵绊、擎制颇多。
如果不是太平贼对待士绅是在太过苛酷,又隔着自己的朗州地界的话,那些对方豪姓保不准就各种反乱起来而做出喜迎贼军的声势了。
若不是还有太平贼在侧的话,藉此三番击败对方的雷满,早就起了侵并相应底盘和人马的心思了。毕竟曾经昔日的五溪蛮早已经随着百年前那位“杨剥皮”的手段,而被杀的心胆俱寒、四分五裂不复齐心了。
所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和根基,少不得还得依仗那些汉姓士人为羽翼和辅助才是。
这时候,远处突然吹起了牛角号声。又有人叫喊起来:
“太平贼的水军又来骚扰了。。”
雷满不由的皱起眉头,作为蛮军兵马使的出身,他的麾下都是擅长山地的步卒;攻城掠地上固然是悍勇有加,但在水上力量上却是个明显的短板。
因此这些收缩起来退守城邑的太平贼,依旧可凭仗那些湖上船户和渔民组成的小股船队,时不时的沿岸骚扰和袭击他的jūn_duì ,屡屡派人追击又追不到,置之不理又会损失不断,就像是挥之不去的蚊呐一般令人烦腻。
只听得嘭的一声,突然如浪的一般的土雨在他不远处飞溅起来,又带着星星点点的血色,洒落散打在他丝绸的披风上。
。。。。。。
嗯,猫在这里要先对大家请假一下,因为过年期间还要值班,再加上走亲戚拜年和带俩孩子出游的需要;所以会不定时的断更以喜爱,还请大家见谅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