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惊悚科幻>我的一天有48小时> 第五百三十五章 安全实验与事故原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五章 安全实验与事故原因(2 / 2)

必须得承认,相较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使用的压水堆,rmbk在设计之初就存在有天然的缺陷,它以牺牲了一部分安全性为代价换来了更快的建造速度与更低的运行费用,无需停堆即可换料,还能生产军用钚等优点。


以当时人的眼光,硬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大概就是rmbk反应堆排放物的放射性稍大了一些,没有vver型压水堆来的清洁。


但实际上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控制棒的设计,之前佳特洛夫也曾经说过控制棒是用来调节核裂变反应的,因为组成控制棒的硼能够吸收中子,也就能降低反应堆的功率,但问题是控制棒的下端还有一小段石墨,石墨作为中子慢化剂的作用恰好和硼相反,是用来将快中子减速成慢中子从而提高反应堆功率的。


当然,早前的设计者之所以这么设计不是为了让反应堆的运行人员感受反转带来的“惊喜”的,底端的石墨也有它的作用,因为石墨堆对中子显著的减速效果,可以适当的降低铀燃料的纯度,从而节约成本。


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低丰度的铀燃料在反应时不够稳定,尤其是在反应堆低功率运行的时候,这时候控制棒下端的石墨就能发挥作用了,可以让反应堆变得更好的控制。


但是这种设计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当控制棒被完全抽出反应堆,之后再插回的时候,先接触堆芯的是石墨而不是硼,这时候的反应功率不但不会降低反而还会升高,虽然整个过程的时间很短。


而让张恒感到惊讶的是根据他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发生之前,已经有其他的核电站发现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后功率先升再降的问题,并且上报给了有关部门,但是因为并未引发什么安全事故,也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要承认rmbk反应堆的设计者为了保证反应堆的安全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安全手册中有明确规定,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堆芯必须要保证至少28到30根控制棒是插入状态。


除此之外,反应堆还配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当反应堆内空泡系数升高的时候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的水箱会立刻打开,注入反应堆中,不过福明为了防止冷却水进入高温反应堆,造成热冲击,在实验中将这个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装置与多重强制循环回路断开了。


而在看过福明第一次失败的实验后,张恒也几乎可以肯定爆炸那晚,中控室里的人并不像他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完全遵守安全手册进行了操作。


爆炸当晚的情况也要比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复杂的多,因为安全实验没能按计划进行,之前反应堆在低功率状态下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掉进了碘坑里,而为了爬出碘坑,操作员抽出了过多的控制棒,最终导致反应堆功率急速攀升,之后因为安全系统被切断,无法即时生效,中控室里的人只能又急急忙忙将所有控制棒插回堆芯,想要抑制裂变反应。


没想到却触发率反应堆的设计缺陷,最终导致了整个核电站gg。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