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医宋>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举多得(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举多得(六)(1 / 2)

第三百五十八章一举多得


至于将来张家与平家甚至日本朝廷反目的时候,这些日本佃农能不能帮自己的问题,张俊也并不特别担心。一来日本人此时的国家观念并不强,对于农民来说,效忠于领主比效忠于天皇更重要(日本这个年代的战争模式还是少量武士加大量农兵,几次内乱中农兵也并没怎么抵触,可见天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远不如领主。),而他们为张俊种地,模式虽有差异,但潜意识里还是会很自然地将张俊视为他们的领主(就像开国大典前太祖的乡下亲戚以为他当了皇帝一样,而张俊如今的日语已经说得极溜,对于没什么文化的日本农民来说,他们未必会有多少疏离感,反而会觉得现在他们的这位“领主”比以前的更平易近人,而且张俊给他们开出的酬劳要比那些日本领主都高,他们又怎么会在乎张俊是不是宋人,对他们的祖国是否心存不轨呢?


何况即使是在日本,可供张俊挑选后备兵员的同族人群也不光是那几万农民,而是还有十几倍数目的市民(虽然在冷兵器时代,市民出身的士卒战斗素质比较差,但数量多了,也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质量的不足,何况他们都是经历过苦难的幸存者,比起当初在国内享福的时候,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集中在那几个岛城呢?再说了,也没谁限制他回国招兵啊?


而且从赵?的书信来看,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种可能,而且似乎还很乐见其成,甚至还在词句中隐隐暗示此意。赵?与张俊之间往来多年,从来都是有话直说,并没玩过什么“帝王心术”(主要是张俊太聪明,一下子便能看出上面的真实用意,赵?觉得与其自欺欺人,还不如开诚布公,效果看来还不错。)。因此张俊就更加放心地开始了布局。不过这些都是长远的考虑,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宋日贸易获利更大,而平清盛所求的第二件事,也正与此有关。


自从当年詹会龙与张子盖这对结拜兄弟带人访问过日本以后,平清盛就一直大力呼吁那些日本的商人走出国门,主动到大宋去做生意,而不是一味地等人家上门来赚日本人的钱。然而,传统一旦形成,就绝非一朝一夕便能改变,开始的一两年里响应其号召的人并不多。


本来这也没什么,平清盛当时以为,只要那些观望者亲眼见到海外贸易的恐怖利润后,他们立刻就会改变想法的。谁知那些敢于带头吃螃蟹的日本商人竟然连一队安然返回的都没有。由于卫军的舰队做事干净,再加上日本出海的商船本来就没几艘,所以包括平清盛在内的日本人都以为那些人是不幸遇到了海难。而日本人没有大型海船(当初詹会龙卖给平清盛的几艘由于在剿灭海贼的战斗中受损严重,已经不能深入大洋了,平清盛曾想让人仿制,却因为工艺不过关而没能成功。),只能以日本自产的那些排水量不足百吨的小船远渡中国,出事的概率自然很高,就算一艘不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此日本人并没有怀疑其中有鬼。 不过这也是因为日本人已经好几百年没有乘着自己的海船远航海外了,造船业也因此没落得不像样子,尤其是在远洋船只方面,日本现在造出的所谓“大船”甚至还不及几百年前那些“遣唐使”所乘的海船,所以他们才会高估航海的风险,而且样品也实在太少,运气差一点全部遇难也很正常。也正是因为这双方面的原因,日本人虽然不傻,也用心地思考过,却还是很悲摧地当了一回冤大头而不自知


尽管如此,平清盛依然没有放弃“开眼看世界”的希望,因此他便趁这次张俊有求于他的机会,表示希望能够派人搭乘大宋的官船出海。虽然赵?没有对张俊说过,但以他的精明,自然想得到日本这几年里出海的船只都怎么样了,又如何敢擅自作主答应平清盛的请求呢?最后,左右为难的张俊在请示过赵?之后,总算是部分答应了平清盛的要求,即同意其派人随船前往大宋学习,但经商则不行。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