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妻 儿(上
不过赵构之所以由得儿子乱来,也是因为他并不担心皇位将来落到别家,一方面,他虽然只有两个儿子,但长子少年老成、才德(注1)兼备,幼子也称得上是聪明伶俐,那些远方亲戚固然通过了考核,也不可能与他们竞争,毕竟考核只是敲门砖,最后在名单之内到底选谁,还是他这个皇帝作主;另一方面,赵?虽然年轻,也暂时只有两个王妃,但短短数年里却生了七个孩子,赵构根本不必为自己后继无人而担心,事实上他已经决定,只要孙子们将来长大以后,现在那些进入名单凑数的远房亲戚们就都可以从中剔除了
其实赵?作为一个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心底里并不想要那么多孩子,但他更加反对那种为了自己过得轻松快活而不要孩子的做法。生儿育女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如果实在没得生,那就没办法了,但能生而不生,则是不对的。),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享受而不要孩子,那么一个国家岂不是要没人了?何况(高素质的)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这个年代平均寿命又比后世短得多,即使只是搞搞计划生育,也很可能会令华夏民族像历史上的罗马一样逐渐衰亡。所以赵?对于孩子的态度是,他不会刻意想要有多少孩子,也不会主动地节制生育(学过生理学的他对于避孕知识还是懂得不少的),除非是自己的女人不想生(男人对于女人总是比较宽容,而且这个年代女人生孩子确实相当危险。)。基本上赵?在这方面是一切听天由命,反正以他现在的身份,孩子再多也养得起。
事实上别说是普通人家了,即使是赵?这样深明医理的人,也无法保住所有的孩子,绍兴二十年底,赵?膝下还有五个儿女,另外三个孩子当中,一个女儿因是流产的缘故,还没出生便已经胎死腹中,另外两个儿子则是在周岁未满的时候便得病死了。失去这三个孩子,赵?自然是相当悲伤,但渐渐的他也有些麻木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人不能总是活在痛苦之中,古代婴幼儿的夭折率极高,如果每死一个都哭得死去活来,恐怕早就被心中的哀伤压垮了。何况太宗一系(太祖一系虽然屡遭打压,但人丁却远比太宗一系兴旺得多,即使在靖康之难前,人数也远比太宗一系多得多,历史上后来还重新拿回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皇位,而太宗一系却因为靖康之难与赵构绝育的影响而几乎断根,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当年赵光义弑兄的报应的赵宋皇族幼年夭折率在中国历史上是名列前茅的,生十几个孩子只能幸存一两个、甚至全部夭折的比比皆是,因此一直人丁不旺,也就赵构的父亲徽宗赵佶算是个例外,但那不是因为他的孩子夭折率不高,而是这老子实在太种马,不但女人多(光是他为了“修道”睡过的处*女就是一个恐怖的数目,在位二十五年里平均每四五天开一个,加起来就算没两千,一千多个也是有的,而他宫中的宫女数量更是空前绝后,足有六七万人,孩子也多,光儿子就生了三十三个
赵?幸存下来的这五个孩子当中,老大赵青凤是发妻任氏留下的独生女儿,如今(绍兴二十年、即公元1150年时)已经有八岁了,虽然生得聪明可爱,但与赵楷、詹会龙等神童幼时的表现相比,并不显得特别出类拔萃(比一般的孩子还是要强很多难得的反而是她才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冷静从容的性格与雍容尊贵的气质,实在令人惊奇。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加上赵青凤比她的弟弟妹妹们大上不少(连老2也要比青凤小四岁多,这是因为她出生时赵?还没成年呢,其后又有三年多的时间都在打光棍,因此喜欢人尽其才的赵?便偷懒当起了无良父亲,将不少本来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推卸给了心智早开的长女。而赵青凤也确有长姐的威严,后来把一大堆的弟弟妹妹管得服服贴贴,以致于那些小毛头们怕她一直甚于赵?这个父亲
赵?后来得到的七个孩子(连夭折的在内),并非都是吴碧云与耶律普速完二女所生(算算时间也不太可能,两个女人在三四年时间里生下七个孩子,除非其中有双胞胎或者多胞胎。这几年里吴碧云怀了三胎(一男两女,第一个女儿因早产夭折。),耶律普速完怀了两胎(全是男的,第一胎一周岁前两天因病夭折。),至于另外两个孩子的降生,则是由于赵?有了“婚外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