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吴拱之所以“大器晚成”,而岳云却少年得志,很大程度上与吴?、岳飞二人对儿子的不同态度有关。岳飞对于岳云是重其权柄、轻其官爵,岳云十三岁从军,就已经作为先锋官使用,虽然较为危险,但立功机会也多,而当他十六岁以后,虽然官爵卑微,却已经是事实上统率岳家军一部精锐的大将了,而岳家军又屡战屡胜,作为岳家军实权将领的岳云自然也就威名远扬了。相对来说,吴?一开始则是让儿子当自己的亲兵,这固然可以让其能够从平时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一些本事,相对来说也较为安全,却令其立功的机会大大减少。而吴家当时又有个不成文的家规(虽然是笔者杜撰,但从历史上吴家出仕的情况来看,的确很有这个可能。),那就是当家中有多人从军时,会将大家的军功集中到其中一人的头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吴家的权势。所以吴?春风得意的时候,他的弟弟吴?却长期怀才不遇,只能当个带兵千余的中低级军官,而等到吴?成为南宋大将之后,他的侄子吴拱也一样长期在jūn_duì 基层工作,直到赵?建立神州九卫后,顺便将吴家人分开,情况才开始改变(因为不再是吴家的人上报军功了)。
正因为这样,吴拱其实并非是才能与功绩远逊(差距还是有一点的,只是没有外人看上去那么大。)于岳云,而主要因为际遇与家中的安排,才长期隐没,自然一直以来心中不服。为此吴拱一直憋着劲想要立下惊世之功,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在岳云之下,谁知眼看大功就要到手,却被岳云插一杠子抢去不少,他的心里自然很不舒服。要不是吴家家教严谨,吴拱只怕当场就要发作,而即使如此,吴拱的脸色也不好看,甚至没有上前拜见(特战大队的大队长官阶高于各师师长,理论上与卫帅平级,不过因为没有直接入阁拜相的资格,所以还是要稍差一些。)。
与堂兄不同,年轻的吴挺见到岳云后却异常兴奋,因为他的成长轨迹与吴拱大不相同(因为吴家现在的地位已经极其显赫,已经没必要再将军功集中到一人身上,反而是分摊开来更好一些,以他们现在的权势地位,尽量消除君主的猜忌才是第一位的。),倒是与年少得志的岳云有些相近,因此威名赫赫的岳云很自然地就成为了他心目中最大的偶像,当然吴岳两家一向交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不过,吴?与岳飞成为朋友的时候,吴拱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像吴挺那样与岳云的几个孩子有着青梅竹马的“交情”。
对于这兄弟二人的不同反应,岳云都看在眼里,但被赵?晾了数年之后,现在的他心性已经沉稳了许多,心胸也更为豁达,因此并没有怎么计较吴拱的些微不敬,而很快与其讨论起下一步的行动。按理说,辽军遭受重创,宋军则士气高涨,正是趁胜追击的大好时机,但是河东地势崎岖险要,不利于骑兵大范围机动,而且赵?留下的这支奇兵虽然实力不俗,但却几乎全是骑兵,攻城能力有限(骑炮师虽然有不少火炮,但口径太小,即使装上实心弹,也只能有效摧毁木质的寨栅,对于砖石结构的坚固城墙基本上没有多大破坏力。)。
岳云用兵一向喜欢冒险,他认为辽军新败、士气颓丧,这是难得的机会,决不可以放过,而且他已经让人向后面的特战大队步兵报信,以他们强行军的能力,最多只要三天(连岳云派人送信的时间也考虑在内)就能进入河东,骑兵的确是不适合攻城,但那些特战步兵却都是攻城专家。吴拱虽然与岳云关系不睦,但是他甚至比岳云还要想扩大战果,自然也不会提出异议,于是这件事就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