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亚历山大四世> 第三百五十七章 华夏西北诸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七章 华夏西北诸戎(1 / 2)

广义上的戎指北方和西方的诸部,有己氏之戎、北戎(即山戎或无终)、允姓之戎(即阴戎或陆浑之戎)、伊洛之戎、犬戎(亦称畎犬、昆夷、绲夷)、骊戎、狄邽冀之戎、义渠戎、大荔之戎、晋北之林胡和楼烦之戎,大多分布于山谷间,有许多部落,不相统一。


春秋时期的东亚大陆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中原各诸侯国而自称为华夏,他们把中原周边四方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自夏代以来,直到春秋初叶,霍山(太岳山、霍太山)南北戎狄分布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到春秋中叶以前,戎与狄不加区分,至春秋中叶,始有“狄”的称呼,晋国及郑、卫、邢等国北边各部落,一般都称为狄,有赤狄、白狄、长狄各部落。晋国境内杂居之戎及晋国南边之戎,有名可考者有条戎、奔戎等。


春秋早期,戎狄的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他们的侵袭。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族的作战能力,不少的戎族渐被华夏所征服。秦灭西戎,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由于各部落长期和华夏部落聚居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


晋国周围,西周以来不仅有许多姬姓与异姓诸侯,也有许多戎狄部落杂处其间。西周初,成王封其弟虞于唐,在河、汾以东,地方百里,唐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境。其后分为翼城、曲沃两支。公元前679年(周僖王三年),曲沃武公并晋湣侯之地,迁居翼城,统一晋国,并得到周王承认为晋侯,其境域仍限于汾涑平原。


武公于公元前677年去世,献公继位,大肆扩张兼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可见献公以前晋国周围小国林立。即晋献公并国如此之多,还是“戎狄之民实环之”,直到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晋国籍谈仍声称:“晋居深山,戎狄与之邻而远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此时已是春秋晚期,籍谈的话显然有夸大,但也反映了晋国周围戎狄分布的复杂情形。


狭义的戎是周时期中原人对西方诸部落的统称,所以也称西戎,由于其以狼为图腾,狼在当时被视为如犬般凶猛的动物,因此也被称为犬戎。春秋时期秦霸西戎,吞并西戎12国。秦穆公时有西戎八国,即绵诸(后世甘肃东部);绲戎(后世甘肃东部);狄戎(后世甘肃临洮附近);义渠(后世甘肃宁县西北泾水、漆水以北);大荔戎(后世陕西大荔县东);豲戎(后世甘肃陇西县);乌氏(后世平凉西北甘宁交界处);朐衍(后世宁夏盐池一带)。


戎多为“披发左衽”,尽管戎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如晋献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周文王经过征服与争取,戎狄“莫不宾服,乃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实际上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围各部落与方国的兼并,有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为灭商准备了条件。


西戎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周穆王时,周室尚称强大,因“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狼、四白鹿,王遂迁戎于太原”。穆王西征到了什么地方?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乃宴。”昆仑丘所在,各家考证不一,肯定已超过陇山山脉,到达今甘青境内,见到了西戎部落的一位女酋长。穆王从陇以西迁戎部落至泾水上游之太原,大概是为了便于控制,后来太原之戎成为周室邻近王畿的威胁,完全与穆王初衷设想背道而驰。


自西周中叶周夷王以后,周日益衰败,“荒服不朝”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与戎狄部落相安共处的局面日益难以维持。而秦人在陇山地区逐渐壮大,周也逐渐倚靠秦人来制西戎。周孝王时封非子于秦邑(后世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为周附庸。同时接受申侯的要求,让非子同父异母兄弟成继承其父大骆的酋长地位居犬丘,也在天水市境,“以和西戎”。成的母亲是申侯之女,申的这一支对西戎部落有重大的影响,与周也保持较密切的关系,大概是姜姓申国仍居陇山地区的游牧部落,当他们与周为敌时,称为申戎或姜氏之戎。


周夷王时,命虢公伐太原之戎,获马千匹。周厉王时,西戎杀秦仲同族,即居于犬丘的一支大骆的后裔,王命伐戎,不克。周宣王四年,使秦仲伐戎,失败被杀,宣王召秦仲之五子,予兵7000破戎,西戎稍却,秦迁居犬丘,周封秦仲之长子为西垂大夫,即秦庄公。


宣王五年,猃狁,即犬戎。侵周至泾水北岸,宣王派南仲筑城于朔方,尹吉甫击败猃狁,逐至太原,一时西戎臣服。宣王三十一年,遣兵伐太原之戎,不胜。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败绩;三十八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宣王三十九年,王伐申戎,战于千亩(千亩为周王之籍田,距镐京不太远),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宣王败后“遂料民于太原”,也就是穆王迁戎于太原,在镐西北,实际上是周之远祖在泾水上游与戎狄部落杂处的地区,有别于山西太原。戎人所灭姜侯之邑(姜氏城),是姜姓之封于周原境内者。《水经·渭水注》“岐水又历周原下,水北即岐山矣。岐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


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yín 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在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犬戎与申侯联合,攻杀周幽王,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后不知所踪,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迫使周王室东迁。


在月氏的南部的深山老林里广泛分布着羌族各部落,东南边是西戎诸部,但昔日的西戎八国已经被秦国灭了六国——大荔之戎(公元前461年国灭,前338年族灭)、狄戎(公元前384年)、绲戎(北迁匈奴)、绵诸(公元前395年)和豲戎(公元前361年)。现在只剩下朐衍国、乌氏和义渠国。


西周初年,朐衍氏族从绵诸族中分离出来,前往了后世宁夏灵武县东南一带生活,活动范围主要在后世陕西、宁夏、内蒙古交界一带,为西戎八国之一,后建都城于后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一带。直至秦统一中国后,朐衍国灭,部分北迁入匈奴。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