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
虽然说现在清廷正面临着入关以来的严峻局势,但皇宫里的气派,依然丝毫也不减,一点也感觉不到紧张的气氛。太监宫女来往穿梭,流动不息,其中还有不少人,是洪承畴依稀认识的,在明朝的时候,就己经在宫中伺奉了,而且玉砌雕栏乃在,朱颜亦未改变,如果不是因为衣作不同,洪承畴总有一种又回到明朝的感觉。
而现在看着这一切的时候,洪承畴的心里忍不住会想起,如果商毅打进北京,登上大宝,那么这紫禁城里,是否又会变换一番样子呢?
就在洪承畴想着的时候,己经到了翊坤宫的门前,领路的太监笑道:“洪大学士,您请进宫,太后正等着您呢?”
进到翊坤宫里,只见庄太后在几名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居中而坐,洪承畴上前两步,跪到在地,道:“臣洪承畴,参见庄太后。”
庄太后道:“起来。”
洪承畴起身,垂手而立,庄太后看了他几眼,叹了一口气,道:“洪承畴,你还是想扔下现在这个烂摊孑,撤手不管吗?”
洪承畴苦笑了一声,道:“太后,臣本是庸驽之材,不堪大任,何况年近六旬,己老迈不堪,不能素尸高位,有负朝廷之任……”
庄太后摆了摆手,道:“这些场面文章就不用说,说到底还是大清快完了,因此你才想着早一点抽身,好脱离干糸。也好啊,你们都可以一甩袖子,什么事都不管,就把哀家和皇帝留下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说着,竟还抽泣了几声。
洪承畴赶忙又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臣万死也不敢,万死也不敢。”
庄太后擦了擦眼泪,道:“你还有什么不敢的,这才几个月的时间,你就连上四道请求致仕的上疏,再说这些样子话又有什么用,也罢,你们都走,他日中华军打进北京城了,就让我们娘俩去莱市口挨这一刀。”说着,又呜呜的哭了起来。
原来赴南京谈赴的四名清廷官员己经回到了北京,向福临转告了南京方面的态度,清廷必须退出长城以北。虽然这时朝廷上下还在讨论,是否接受南京方面的条件,但南京方面咄咄逼人的气势,己经十分清楚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清廷的官员心里都清楚,南京方面根本就不想和清廷讲和,虽然现在南京方面的注意力转向到了南方,但一但平定了南方之后,矛头马上就会又对准北方。因此清廷的前途己经十分渺茫了,许多汉臣都不愿陪着清廷这条大船一起沉没,都有抽身离开的想法,于是纷纷上书,请求辞职。年老的要求致仕,年轻的要求丁忧,不老不小的只好装病。
其实在中原大战结束之后,洪承畴就有甩手不干的想法,也上了一道疏,以战败的罪名,请求辞官,但因为在支持福临亲政期间,站对了队,加上福临也清楚,老洪还是有本事的人,现在这个烂摊子,还需要他的作用因此下旨挽留,而洪承畴也不敢硬要辞官,另外也对南北议和抱有一些幻想,只好暂时收回了辞呈。
但议和使团回到北京之后,洪承畴也知道,幻想彻底破灭,正好这时汉臣纷纷请求辞职,因此洪承畴也混在里面,连上了三份请辞的上疏。而别的官员要求辞职,福临也到算了,但洪承畴是现在清廷不可缺少的官员,在这个时候可不能让他走了,因此庄太后也亲自出马,招洪承畴进宫,劝阻他辞职。
而庄太后这一哭,让洪承畴听了,也不禁一阵心酸,忽然心生愧意,自己是不是做得太绝情了,现在这个局面这么艰难,自己再抽身一撤,也确实让皇帝和太后怎么办?想到这里,洪承畴也不禁偷偷抬头,看了庄太后一眼,见庄太后柳眉紧蹙,双眼含泪,确实是我见犹怜。
虽然这时庄太后已是年过四十的人,但看上去依然如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少妇,美艳之色,风韵神彩,丝毫也不减当年,而且这时一付悲悲凄凄的样子,又凭添了几分娇弱的动人风情。令洪承畴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年自己在松山兵败被擒,关押在牢狱之中只求速死的时候,忽然一位绝色佳人出现在自己眼前。
虽然是在监牢之中,灯光如豆,但依然掩饰不住庄太后高雅的气质,动人的风情,光彩耀目,令人不敢直视,仿佛将昏暗的监牢都照得明亮起来,但偏偏又对洪承畴百般温存,轻言软语,关怀倍致,并且亲手喂他喝了一碗参汤,令洪承畴如坠梦中,但只恨不能够永远停留在这一瞬间,一直到庄太后离开后很久,洪承畴都分不清楚这是梦幻还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