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商毅的这番话,不少大名心里没来由的感觉到了一阵害怕,毕竟有些人心里确实很发虚。而在众大名中,毛利广纲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到不是心里发虚,而是又羞又急,因为刚才商毅提到的吉川广家按兵不动,小早川秀秋倒戈反击,都是和毛利氏有关的。
吉川广家、小早川秀秋其实都是毛利氏的孑孙。
这事情还要从一百多年以前说起,当时毛利家的第五十二代家督,号称战国第一智将的毛利元就,在1547年,毛利元就凭借毛利氏的兵威,将自己的次子毛利元春过继给吉川氏做养子,改名吉川元春;将自己的三子毛利隆景继承小早川氏做养子,改名小早川隆景;结果后来元春、隆景分别继承了吉川家和小早川家,毛利元就又将毛利家主传于长孑毛利隆元,这样一来,实际上等于是毛利氏一门中同时有了三个大名,在当时号称毛利两川。
关原合战中的吉川广家是吉川元春的三子,而小早川秀秋则是小早川隆景的养子。
毛利元就的本意是想利用这种血缘亲属关系,以吉川、小早川两大分家拱卫毛利本家,形成犄角并立,不可动摇之势,居说毛利元就在临死前将三子招致床边,让三人拆箭起誓,三人分折一箭可断,而同折三箭而不断,以示毛利、吉川、小早川三家要紧密团结,一致对外。但令毛利元就没想到的是,一但了分家之后,就各有各的利益,想让吉川、小早川两家不计自家的得失,全力扶佐主家,根本就是不可能。
在第二代毛利隆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的时候,毛利两川尚可团结合作,将毛利家推上了高峰,在丰臣秀吉时代,领地一度高达一百二十万石,但到了第三代之后时,就开始各怀私心,才有了吉川广家、小早川秀秋在关原合战之中不顾大局利益,一个按兵不动,一个倒戈投降,最终导致西军失利。
另外当时的毛利家主毛利元辉被推为西军的总将,但在关原合战的时候,毛利元辉却身在大阪城里,劝丰臣秀赖亲临战场。而西军战场的实际指挥者是石田三成,尽管石田三成对丰臣氏的忠心不二,但资历威望却不足以服众,根本指挥不动一些老资格的大名。
在后来也有人认为,毛利元辉其实也不希望西军获胜,才故意逗留大阪,而不去关原。否则如果毛利元辉亲临关原战场,指挥西军,结局就不一样了,因为毛利元辉的资历威望可不是石田三成可比的,有他在军前坐镇,吉川广家、小早川秀秋也未必敢妄动,致少毛利秀元不敢不出战。
因此从另一个侧面看,关原大战实际上是一场由毛利氏主导的战斗,不论一方总大将或是扭转乾坤的角色,其实都是由毛利一族所承担,最后的胜利者徳川家康,实际只是这一战中的配角。只是这个决定性角色最后却换来的却是一个悲痛的后果。
在关原合战之后,毛利元辉虽然保住了长州藩位,但领地从一百二十万石削致三十九万石,吉川广家虽然在战场上帮了徳川家康一把,但却被毛利家视为叛臣,领地也从十四万五千石削致三万石,而小早川秀秋更是背负倒戈叛敌,出卖家主的恶名,在二年之后郁郁而终,由于小早川秀秋无孑,小早川一脉也从此断了后。而毛利元就精心构造的毛利两川体制也彻底瓦解,同时还成为日本的笑柄。
因此听到商毅点名举例吉川广家、小早川秀秋,毛利广纲也有些沉不住气了,毕竟对毛利氏来说,关原合战一直都是耻辱,因此立刻出列道:“皇上,我们长州藩愿随皇上出战,而且这次关原之战,请皇上让我们长州藩来打头阵,以洗清上一次关原之战,毛利氏的耻辰。”
商毅点了点头,道:“知耻而后勇,毛利广纲,你的年级虽然不大,但勇气可嘉,我会给你洗清前耻的机会。”
毛利广纲大喜,道:“多谢皇上。”
有了一个表态的,立刻也就有第二个、第三个,毕竟在场的四十七位大各心里都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容自己说不,也许商毅现在不会说什么,但秋后算帐这个词,日本人都懂的。
另外各大名对中华军的实力也有足够的信心,由其是商毅说出只带中华军出战,也向众大名暗示,只凭着中华军,就足够战胜三十万幕府军了。既然商毅有这样的把握,那么为什么不跟着中华军一起出战呢?打赢了这一战,倒幕也就基本成功了,将来重新划分曰本的秩序,也可以为自巳争取到足够的利益,因此也都纷纷表示,愿意随中华军一起出战。而且有不少大名都当场起暂赌咒,发暂要与幕府军决一死战等等。
商毅也点了点头,道:“好,既然你们都决定了,那么就听从号令,各自按指定位置驻扎。”又道:“成进。”
成进立刻起身敬礼,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