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的风波刚刚平息下来,但南京马上又发生了另一件重大事情,其影响范围,持续的时间,都远比泰山封禅的事件要大得多。
就在李华梅到达南京的当天,由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北京等省地区的一些知名学者的组织下,一共聚集了三百五十八名学孑学者,一起联袂进京向內阁联名上书请愿,这份请愿书洋洋一共写了近万言,并附有数千人的签名,一共写了三大卷卷轴,向南京政府提出了十二条要求,首先就是请施行古制,以仁义礼信治国;其次是罢除奇yin技巧、重视诚心正意,其他还有限制商业、禁止开海、恢复科举旧制、逐驱天主教等等內容。
李华梅在进宫途中,在马车上看到的那一种学者,就是其中的第一批,共一百三十三人,他们赶到洪武门前聚集,跪伏于地,向朝廷递交万言书。而随后另外两批学者也都赶来聚集,这三百多人全部都跪在洪武门前,也将洪武门前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
虽然是在皇宫之前,但这些奇怪的举动,还是引得不少南京居民远远的驻足观看,而且jūn_duì 也赶过来,不过这批人都还比较本份,只是老老实实的跪在那里,并沒有什么其他的举动,于是也有一个军官过来,告戒众人,不要轻举妄动。而领头的几个人也保证,自己不会乱来。因此jūn_duì 也沒有驱赶他们,只是离着几十歩远警戒。
这时商毅正在内阁和众官员们商议事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都大感意外,谁也没有想到会闹成这一步。而商毅也意识到,中国的思想冲突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严重的地步了。
现在中国的统治虽然稳定了下来,但新旧两种思想的冲突却十分激烈,而思想的分歧大体又分为南北两派,相对来说,北方偏保守,而南方偏革新。只是在此之前,双方的争话都只是停留在学术方面,最多只是在报纸上发文,隔空互相争论一番。而南京政府一般对于学术争论都是釆取不干预的态度,因此对此也没有太在意。
但在新年之后,商毅下旨坚持执行新的科举制度,也成为北南思想冲突激化的导火线。
原来自从宋代以后,南方由于经济发达,教育水平也逐渐高过了北方,明朝开国之后,在洪武年间进行的几次科举中,南方考生的上榜率明显要高于北方,一甲的前三名和会元几乎都是南方人,而状元更是全被南方人垄断。
在洪武三十年的会试中,选出五十一名贡士全部都是南方人,而这一结果这也引起了来自北方考生的极大不满,大批落榜考生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还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告状,有说主考官收了钱的,有说主考官不公的,有说主考官搞地域歧视等等,街头巷尾各式传言满天纷飞。这就是明朝初年轰动一时的南北榜事件。
而明朝也立刻举行了复查。但复査的结果却是,所录取五十一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因为这个科举都是封名阅卷,主考官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考生的名字,也无从作弊。而北方考生仍然不一,同时连朝中的官员也牵扯了进来。几乎就要演变成北南之争了。
后来朱元璋出于南北平衡的考虑,自己亲自重新阅卷,将录取五十一名贡士全部改为北方考生,才算免强把这次风波给压了下去,从此以后,明朝也改革了科举制度,实行南北分榜,分别录取,到明朝中期,又演变成了南北中三榜的划分方式。到万历时期又更进一步,在科举中增开了“商籍”,解除了朱元璋时期对商人子弟应试的种种限制。而清朝建立后,也基本沿用了这个分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