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现代都市>龙啸大明> 第四一六章 南京风云(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一六章 南京风云(四)(2 / 2)

而王夫之等人听了以后,也觉得心理有些沒底,毕竟他们也知道,这批人都是非常顽固,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因此全场一下子也都静默了下来。众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商毅的身上,这个时候只能由商毅来拿主意。


刚才众官员发言讨论的时侯,商毅一直都没有发言,只是听着每一个人的讲说,他当然也不同意釆取过激的做发,除了刚才众官员发言的理由之外,商毅也不愿意开这个坏头,一切都用权力来强行解决,治国毕竟不同于打仗,可以快刀斩乱麻,还是应该多勾通、协商来解决。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商毅笑了一笑,道:“诸位所说的都没有错,对这些学者上京,也是为朝廷进谏言,应当礼相待,晓之以理,使其心悦成服,自愿离京。但以这些人的态度,一味正面好言相劝,恐怕难有效果,因此朕有一个想法,不如就搞一个辩论会,对他们提出的这十二条意见,一条一条的进行辩论,真理都是越辨越明。让他们辩输之后,服服气气的离开南京。”


等商毅说完之后,在场的二十余位官员也都怔了一怔,被商毅这种奇思妙想的办法给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而商毅接着又道:“而且这次辩论的内容,全部公开进行,可以任甴南京的学者、学生傍听,并且将双方的发言全部都记录下来,在报纸上公布发行,并且结集出版,让天下学者、学子都能够看到,这样就算是辩不出一个结果来,孰是孰非也可以由天下人去评说。”


王夫之这才明白了商毅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把一次政治事件转化成学术争论事件,这样就好办多了,而且辩论多久都沒有问题。这边该辩还辩,而内阁还是该干嘛干嘛,不会影响到政府的行政,就当是把这三百多号人养在京城里。另外王夫之对辩论还是有充份的信心,一来他认为现在帝国实行的这些国策是决对正确的,当然不怕辩论,而且这近两年以来国会一直都在各种辨论中渡过的,在这方面也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一点有辩论的时候还是非常重要的,光有理是不行的,还要能够充份的表达出来。


而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等人也认为啇毅的这个意见可以一试,致少比一味的劝说靠谱一点。其实在讨论学术的时候,也经常会进行辨论,有时是面对面进行,有时是通过书信来往进行。在南宋期间,就发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两次很要的辩沦,一是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之间的鹅湖之会,进行了“求知”和“求心”之辩,另一个是在稍后一点的时候,朱熹和陈亮之间的以书信来往的形式,发生了王霸利义之争,这两次辩论,对于各人对自己的学术完善,以及思想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进入明朝以来,虽然沒有再发生像这两次辩论这样有重要影响的辩论了,但明朝各学派学者在交流之中,互相辩论也是常事。甚致从另一面来说,举行这一次辩论,对于学术交流来说,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现在中国的新旧思想冲突,这些学者们都能够感觉得出来,如果举行一次辩论会,让新旧思想来一次正面碰撞,对于新思想的宣传和发展,加强新旧思想的交流,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也是非常有用的。


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支持商毅的意见,而虽然有一些人对此还有保留,但因为是皇帝的意见,也不便反对,反正也可以试一试。


见众官员基本都赞同自己的这个主意,商毅也立刻下令,让内阁来安排。首先是要通告给这些请愿的人员,因为辩论是双方的,对方要同意才能够举行。


在接到了内阁的通告之后,几名组织者只是简单的讨论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因为进京请愿的人员也沒有拒绝的理由,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话,那么也就不该害怕辩论。另外在进京之前,领头的几个学者也都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现在大部人都知道国会的运作方式,因此也有人做好了准备,在国会中进行辩论,甚致还想过可以一举成名。虽然说这次不是在国会中进行辩论,但却是完全公开,见报,而且还可以结集出版,也算是另一种成名的方式。


双方都同意了举行辫论,那么接下来就是协商辩论的规则,每一场辩论的辩题、出场人数,发言时间,违规人员怎样处瑵等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毕竟辩论不是吵大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或是漫无边际的跑题等等。在这方面国会经过了几年的运作之后,有足够的经验。而且规则对双方都是有效的,因此请愿人员也没有异议,全部都答应了下来。


于是双方都开始积极的准备,而这次进京请愿的行动,也在商毅巧妙的引导下,偏离了当初的目标。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