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调教大宋> 第579章 人比人得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9章 人比人得死(2 / 2)

“这个面子,还真给不了......”


向高位上的赵祯拱手长揖,“启禀陛下,开封府主薄韩曲正在殿外侯见。在他手中,是此次开封取解两百三十一人的考卷。”


“请陛下准其入殿。”


赵祯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知道观澜这科会很耀眼,但他也没想到,会是这般耀眼。


“宣!”


李秉臣闻旨,立时高声唱和:“宣开封府主薄韩曲,觐见......”


......


不多时,韩曲进到殿来,与赵祯行过君臣之礼。包拯就把韩曲手上的两百多份考卷接了过来,分发到在场的每一人手中。


“是非曲直,诸位同僚自行判断吧!”


......


吴奎哭笑不得地接过考卷,心道,这有什么可看的,都是新嫩仕子,在他们这些施政几十年、作学问几十年的老儒眼中,能答出什么花来?


他也是当过阅卷官的人,就算有出彩的,也只是略有看点,高下之分也只在审卷人的喜好之间罢了。


包拯就想用这种办法说服大伙儿?


不太可能。


而赵祯也接过李秉承递过来的一分考卷,卷头已经拆开了,一眼就能看到是谁的卷子。


梁山伯——十四岁!?


原来是解元郎的试卷,赵祯一下来了兴致。


要知道,大宋朝最爱神童,十四岁的解元,当真是前所未有了。


晏殊当年也是十四岁得中,号称大宋第一神童。但是,晏殊也只同进士的三甲出身,更没拿到过解元这样的殊荣。


翻开一看,字迹工整、秀立,端是一笔好字。


再看,经义扎实、诗赋言之有物、平仄相谊、韵声分毫无错。最难得的是,端是一手好文采,应试的诗也能写得优美。看来,包拯这个解元给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可是,往后一翻策论......


哗啦一下,赵祯就把卷子合上了,登时汗都下来了。


不着痕迹地把考卷折了几折,然后,往袖兜里一掖,收起来了。


“咳咳......”清了清嗓子。“众卿,看得如何?可有良材?”


“众卿家......”


好吧,赵祯还生怕让人看见他把考卷收了起来,哪成想,叫了两声,下面都没人搭理他。


吴奎,抹着额头,汗都下来了。拿着考卷的手都有点抖,这真是新科考生写的?


他手里的,正好是前几名的考卷。


第一个,苏轼,苏子瞻,一十九岁......经义诗赋不用说了,他老吴是作不出这么大气的诗的。


单是策论,就吓了他一跳——


《六国论》!


特么一个孩芽子,就敢妄言六国?好吧,人家还写的真有料。


再翻第二个,曾巩、曾子固。策论写的是......《西北盐法之远虑言书》。


第三个,苏辙、苏子由......又是《六国论》!


第四个,章衡......《东南海事进策》


第五个,曾布....《言邓州兴民之后论》。


吕惠卿......《观澜教改案》


......


吴奎暗道,这帮孩子是要飞!


手里十来份考卷,皆是出自观澜书院的学生之手。每一个人的策论,从例证到实情,再到论点、论证,个个言之有物,而且涵盖了政、经、军、边,几乎是朝廷施政的每一个角落。


不客气地说,就算是当朝实权官员上请皇帝的奏本,也没人家这考卷写的漂亮,写的有东西。


除非是设身处地地真正研究过,考察过,思考过,不然绝对写不出来这样的东西。


与观澜学生的考卷一比,别的考生写的那些东西就是无病呻吟,根本就没法比。


......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