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其它综合>大国崛起1857> 第四百二十六节 建设特色商业社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六节 建设特色商业社会(2 / 2)

一个穷字,深深的刺痛了陈芝廷。其实他也就是心态问题,如果大明是旷世盛世的话,他恐怕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暗暗嘲笑一下夷人没有见识。可问题现在大明是真的穷,而他是全权负责国政的宰相,这就让陈芝廷心里觉得他的工作没做好了。


陈芝廷就没有这种心理障碍,所以他心态很平和,多次穿着粗布衣服放完鸭子,就去见来求见的外国公使。


陈芝廷多次听闻朱敬伦身上还带着泥浆就跟洋人公使会谈后,他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皇宫建起来,不用建成紫禁城那种规模,可至少也得像一个皇宫啊。当然他心里也憋着一股劲,等过几年大明的家底厚实了,一定也要修建一座不输给紫禁城的皇宫。


朱敬伦看到这个新的皇宫,也只能默认了,问了一下知道陈芝廷不是强制征发的劳役,而是花钱雇佣的工匠,朱敬伦也就不打算追究了,但斥责还是要斥责一番的,这是属于不顾自己的态度擅自行事,如果臣子都是这种作风,一旦养成可就跟日本陆军一样了,一旦自行其是惯了,反而要把国家拖进深渊。


斥责一通,罚俸半年,大概也无法给陈芝廷留下什么教训,但却让百官明白一个规矩,以下犯上是要受到惩罚的。


朱敬伦心思没有放在皇宫上,他很快就拉着伍崇曜来到新建的御书房,发现很多从清宫搬回来的古董都让陈芝廷装饰在了这里,不过都是一些罕见的不容易保存的书法字画类文物,扔到民间担心保存不善,至于那些所谓的官窑瓷器、珐琅彩、金银器物、玉石玛瑙等富豪们喜欢追逐的东西,朱敬伦早就叮嘱,慢慢的一批批卖出去,好解决官府财政问题,那些陈芝廷倒是没有弄来。


没心思理会这些,很快就跟伍崇曜将自己的想法一说,伍崇曜没有反对的理由。


朱敬伦这才发现,他将传统融入现代还可以打一个光亮的大旗,那就是推崇传统道德。


只要他高举忠孝仁义的旗号,别说伍崇曜了,估计乡间那些最迂腐的老夫子,都不可能反对,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保守势力的办法。


朱敬伦出主意,伍崇曜马上去执行。


广府银行之前之一都在银行家麦克莱恩的主持下,完全按照西方银行制度进行管理,但是去年初麦克莱恩赚够了钱回国过退休日子去了,广府银行就直接交给了自己人管理,掌柜的正是伍崇曜的一个远房侄子,他跟麦克莱恩身边仔仔细细学了五年,已经完全掌握了现代银行业的操作方式。


伍崇曜拿着朱敬伦的章程,他侄子马上主持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


以忠孝仁义为指导思想,给家里父母健在的职员,每个月加一两银子的赡养津贴,这点钱对广府银行这些本来就是从各大商铺甚至洋行请来的帐房会计来说,这一点钱不算什么,但是表达的是一个孝的理念,他们本身秉持这种传统文化的话,会对银行的观感更好。


宣布薪水最少的学徒工,但凡家中有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可以在银行里借一笔无息的贷款。这体现的是银行高层对底层员工的心理关心,是仁的思想。


至于体现义的,就是朱敬伦早就想好的,跟底层职员商议,由他们每月拿出一点薪水,建立一个公共账户,但凡谁家遇到难事需要救助才能度过难关的时候,用这个账户的资金帮助他们。


显然朱敬伦这些方式还在摸索阶段,还显得有些死板、刻意甚至僵硬,但是他觉得应该能收到效果,至少能起到一些带头作用。


他觉得广府银行是目前大明效益最好的现代商业组织,她的一举一动,应该能像后世的明星企业那样,很快就被别的商业组织研究,模仿。


可朱敬伦没想到的是,广府银行这一套制度,反而是被嘲笑的更多,报纸舆论根本不认同,因为老百姓觉得,广府银行里的帐房那都是大掌柜一样的人物,根本就不需要救助,所以朱敬伦推出这些制度,反倒被认为是银行在变相给职员好处。


朱敬伦颇有些郁闷,也许是出自嫉妒,也许是自己确实没选好对象,第一个试验以失败告终。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