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使的提议让大明洋务司十分诧异,朱敬伦对此也感到奇怪,他是搞外交出身的,马嘉理案的结局朱敬伦十分清楚:清政府道歉、赔款、惩治凶犯,同意英国开辟印藏交通,允许英国人往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省旅游。开辟宜、芜湖、北海为通商口岸;并扩大领事裁判权。
其中最有实际意义的,其实就是让英国得到了深入中国内陆的机会,而危害最深的是,让英国势力渗透进了中国控制薄弱又跟印度接壤的藏区,这导致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和印度关系破裂。
但记得并不包括修建一条铁路。
不过倒是不列颠之桥(british——bridge)这个名字提醒了朱敬伦,朱敬伦记得19世纪后半页,西方列强在非洲有庞大的横跨大陆扩张计划,比如英国英国制订了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所谓“二c计划”,计划建立纵贯非洲南北大陆的殖民帝国。法国制订了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二s计划”,计划横断非洲东西大陆。德国制订了从东非洲到西南非洲的斜穿非洲大陆计划。
其实列强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计划,比如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就是向打通一条从北方深入中国内陆的通道;俄国人修建了东清铁路,意在谋夺东北;法国修建滇缅铁路,要从印度支那殖民地北上向云南和四川扩张。
德法俄三国都有修建铁路渗透中国的计划,作为世界霸主英国人不可能没有类似计划。
历史上,英国的计划是打通香港和印度,跨越缅甸和中国华南地区打造一座跨洋通道,名字就叫做不列颠之桥(british——bridge)!
列强瓜分非洲的影响很大,英国人的“二c计划”通过教科书成为普通人的历史常识,但是对于英国在中国制定的不列颠之桥计划,所知的人就不太多了,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计划最后没有成功,甚至都没有真正施行,最大的原因不是修不起,这个时代还没有大英帝国干不起的事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英国计划通过缅甸和中国华南地区,将印度殖民地和他们在中国的据点香港连接起来,其中缅甸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通过缅甸领土没什么问题,如果真的想要,也有的是办法从清政府手里夺取一条铁路,英国最后之所以放弃这个计划,主要还是在云南跟法国的利益产生了冲突。
当时法国认为四川有矿产,很富裕,一心要从印度支那殖民地北上向云南和四川扩张,可这样一来,英国和法国的战略利益就在云南产生了交叉,双方都要控制云南这块地方。
英国当时殖民了缅甸,跟云南地理位置相接,有瑞丽江水路相同,法国则侵占了越南,有红河水道跟云南相通,可以说云南成了两国争夺的焦点。
最后经过各种暗中的竞争、较量和暗中交易,英国人放弃了争夺云南,中国西南地区基本上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而英国则权力巩固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至于英法私下做出了什么样的利益交易,尽管没有明确证据,但基本上也能判断出,应该是法国支持英国控制中国长江流域,英国允许法国渗透中国西南地区。
满清绝对守不住云南的利益,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事情,在青岛、大连大明还可以堵,但在云南怎么堵?青岛大连那些地方,只跟大海相通,又是最好的口岸选地,大明占住了那些地方,列强也只能围绕这些地方进行发展。可云南不一样,云南不但跟英国已经渗透的缅甸接壤,又跟法国殖民的越南相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能在云南修建一道长城,否则根本就无法阻挡两头在利益面前血红着眼睛的西方强盗。
一个强盗满清都挡不住,更何况两头呢,圆明园可就是这两头饿狼烧掉的,满清高层对此印象深刻,他们绝对没有胆量阻挡这两个强盗同时动手。
朱敬伦很犹豫该如何保存云南的利益,他详细了解了这次事件的经过,跟自己记忆中的历史资料差不多,还是英国为了探索一条从缅甸通过中国西南的通道,排除了以军官柏郎上校为首的,两百人的一只考察团,从东印度出发,穿过整个缅甸的丛林地带,抵达中国西南边境。
北亰领事馆的翻译马嘉理则从北京出发,横穿整个中国内陆,抵达云南接应。这一点上十分有疑点,理论上来讲,英国应该是从大明的广西出发距离云南更近,可是他们偏偏派遣马嘉理从上海出发,途经汉口、湖南、贵州、云南,于12月初十到达缅甸新街,与柏朗会合后进入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