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295节 宜居的马耳他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95节 宜居的马耳他岛(2 / 2)

马耳他岛上的女子被分配给新移民,她们是经过培训,保证她们信奉中华的佛道两家的神仙,比如妈祖娘娘,再就是她们学习持家之道,及格后才留下来,否则就被卖到远方!


凡是归入中国的女子统统这样办理,否则不得入籍,在帝国百姓的户口本,子民们及家属必须写明宗教信奉,可以无信奉,有信奉的正是佛道两家的神仙!


在这样的压力下,留下来的当地女子都很服从帝国的新移民,她们与新移民结合,组成家庭。


从此新移民就在此地开枝散叶,他们给马耳他岛带来了新风貌。


说起来马耳他岛的地理位置重要,但土地真不咋地,岛屿主要由珊瑚石灰岩组成的高地,干燥而少有林木,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约500毫米,但珊瑚石灰岩令地面无法贮存淡水,也无河流湖泊。


没有淡水,人牲生活困难,更不用说农业种植。


马耳他人在仅有的一点泥土上种植马铃薯、葡萄、洋葱、番茄等,粮食蔬菜都不能自给自足,即使有,最多也只能像实验地那样种植一点点,大部分靠外面运来粮食。


正因为如此,马耳他岛的原住民不多,结果不能给予马耳他骑士团更多的帮助。


此地的情报说不能种植,中国人行不行?


中国人的种地“天赋”可是“祖传”的,从海岛到高原,从普通军营到移民营地,中国人走到哪,这菜就会种到哪。


没有足够的水源,新移民就建立水窖,把天雨给收集起来,供应人牲饮用和种地之用。


水窖是人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层较厚的山塬地下挖成井形,用于贮存地表径流,解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的一种坡面水土保持工程设施,一般在田边路旁水流汇集的地方,挖掘瓶状土窖,内壁及底部均有防渗设施,除供人畜饮用外,还可浇灌农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也叫旱井。


水窖常修建于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是坡面蓄水保土的面要设施。


我中国山区修筑水窑历史悠久,技术相当成熟!


水窑建成后,防渗是重要工作。防渗材料可用重粉质黏土、三合土,用捶泥法夯实窖壁和窑底。窑壁挖“品”字形孔洞,用胶来塞紧壁孔,凸出少许与抹壁胶泥接合以稳固窖壁。


水窖抹泥3-4层,每层1cm,错开泥茬,用榔头击实,使泥壁光滑不能渗水为止。竣工后封口,窖内喷洒清水7-8次,便可蓄水。


除此之外,还注意使用,比如不使杂草、杂物流入窖内,收水后封闭水道及窖口,窖水净化半年才能够使用,饮用时要加明矾,用水后加盖,防止老鼠掉进去或者其它小动物及禽鸟粪便掉进去(否则大家就得喝臭水了),常年有水,防止干裂,及时消除淤泥,注意蓄水情况等等。


即使在愚昧年代,中国人已经有了解决缺水或者苦水的好办法,正是从秦川地开始的水窖,然后向全中国流传,接着漂洋过海,到了南华,再就到达了马耳他岛。


如今有了水泥,事情更简单了!


建立起水窑,有了水,种什么就成功了一半!


马耳他岛虽说是珊瑚石灰岩的土质,但还是有些泥土的,中国人就找到那些泥土,或者干脆是手搬岩礁、掬土捧沙,反复试种。


得,种出了麦子,种出了瓜菜,建立了猪圈。


精心呵护下,绿油油的庄稼长势喜人,猪欢鸡跳,狗在那里叫。


解决了口粮问题,建立了菜篮子,中国的农民硬生生地将马耳他岛变成了一座宜居之地!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