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帆时代,没有鱼雷,没有爆破弹,水线下甲板的船壁被破坏的概率远远小于水面上船壁,因此一些重要设施被安排在这里是合情合理的。
风帆时代,战列舰威风凛凛,船员们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
至少对于高个子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于甲板层数较多,为了控制重心,“帝国”号战列舰甲板层高相对于双层炮甲板的三级战列舰来说要低一些,只要超过一米八的大个子,走在“帝国”号战列舰上的非露天甲板上一定会感觉到不适---过矮的甲板层高会令大个子几乎无法直立行走,这是“帝国”号战列舰令人诟病之处。
辅助小艇对于一艘风帆时期的主力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虽然“帝国”号战列舰的速度不错,但她转变半径大,很不灵活,因此小艇能派上大用场,“帝国”号战列舰携带了6艘大小不一的各类小艇,平时可以用作交通艇,在战时,这些小艇可以承担各种辅助作战任务,并在主舰发生危险时,可用来撤离舰上部分人员,但僧多粥少,得看人的运气了,希望本舰不会沦落到这一地步。
舰上官兵850人,是经过加强的,平时也顶多820人,拥有90门火炮的二级战列舰也有人,可见东南国的一级与二级战列舰之间的载员差距并不明显。
“帝国”号战列舰的制作无疑是精良的,在了解到建造、武备与结构后,这艘巨舰已经昂首登上了属于它的历史舞台!
……
想要启动这条大舰是不容易的事情,每次都要近三百人齐心协力地工作,他们拉起船锚,扯动风帆,还有拖船过来帮忙。
拖船就是挠桨船,在没有动力船之前,挠桨船的机动性很好,胜于风帆船。
大型的拖船有二十八对桨,每支桨由四个人划动---不同于奥斯曼帝国,为东南军服务的桨手是有报酬的,雇佣的是当地人干活,而奥斯曼帝国全用奴隶作为桨手。
整整动用了四条大型拖船,船桨划动,拖船上连系战列舰的长缆绷得直直的,终于这条巨舰启动了。
它徐徐离开码头,岸上的人们纷纷冲着它欢呼个不停。
“帝国”号战列舰如一座山般地浮在海面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当然,中国人高兴无比,有这样的巨舰参战,我方胜利在望!
它也是此次作战的旗舰,舰上长官的配置非常牛b,舰长正是颜常武本人,他作为最高统帅亲自出任舰长,副舰长有二个,一个是刘国轩,另一个是施琅,还有参谋长戴维先生也在本舰上,而戴维先生本身也是个航海兼炮术高手,他也加入了指挥官的队伍中,参与排班执勤。
颜常武担任舰长不是他闲得无聊,而是这么好的一个“玩具”,不拿来玩玩,太可惜了!
在古代哪有什么娱乐,指挥一条巨型战列舰就是最好的娱乐!
此时他就在战列舰上的露天甲板上发号施令,把周围的官兵支使得团团转。
巨舰离港,驶入了阳光灿烂的地中海,看到自家的战列舰是如此的威武,再看到庞大的战列舰编队跟随行动,蔚为大观!
颜常武有此感怀:“如果银河帝国一开始就象我这样组建起庞大的歼星舰编队,早就征服银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