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下午,杜如晦和苏宁带着纵横司选拔出来的五百官员的名单,为了这五百人,苏宁和杜如晦带着纵横司一众僚属忙活了快十天,才从三千人里面选拔出来,有了军事大学带来的经验,再一次选拔起来明显轻松许多了,流程也精简了不少,所以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整理完毕了。</p>
一路上,杜如晦还是不停的和苏宁交流着关于《鬼谷子》的纵横之术,既然苏宁是纵横家传人,一定知道《鬼谷子》这本千古奇书和里面的纵横术,虽说这个重要的东西是不能外穿的,可是杜如晦好歹也是纵横司的老大,所以杜如晦就厚着脸皮希望苏宁传授一点儿纵横之术,免得到时候说出去贻笑大方。</p>
说起来,自从恢复了右仆射的职位,并且担任了纵横司的三品郎中职位,杜如晦对百家之学的兴趣突然浓郁了许多,不仅仅请求李二陛下给了他不少百家之学的书籍,还到处找寻这些类似的知识,不过很少有所得,于是无奈之下就打起了苏宁这个正牌纵横家传人的主意。</p>
“三明啊,你说你们这纵横家这么些年是如何得以传承的呢?你还有没有师门同人之类的?要是有的话应该把他们都给带到纵横司为官,咱们目前可是急需这方面的人才的,只有你一人,虽然你愿意传授所有人纵横术,但是终究见效慢,要是有这样的人才。你可要引荐啊!”杜如晦听了很长时间的纵横术讲解,对纵横术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同时兴趣更加浓厚,提出了希望让苏宁找到师兄弟们一起来进入朝廷为官……</p>
我特么的要是有师兄弟还用一直一个人打拼?苏宁暗自腹诽,但是不能说出来,只好说道:“自我懂事以来,就只有一个师尊,一个弟子。师尊就是师尊,弟子就是我,师尊只管传授我知识,养育我长大,至于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要是有同门的话,我也很愿意让他们来协助我,但是很可惜。估计全天下熟知纵横术的人也唯有我一人了。”</p>
杜如晦皱着眉头不断的叹气道:“要说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我之前看来还没有深入思考,只觉得既然大一统了。百家争鸣则是乱世之举。大一统时代就该和平一些,天天弄得风起云涌不利于国朝一统,可是如今看来,一家独大果然不行,朝堂上的平衡之策和百家争鸣有异曲同工之妙啊!”</p>
苏宁点头道:“蔡公这一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就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对手或者其他的几个对手,我们才能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寻求解决压力的方法,这样才能进步,而不会固步自封。一旦一家独大了,没有了威胁和对手。恐怕就难以继续前进了,就会懈怠,就会固步自封;所以师尊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奉为真理,对手,是达成目标的另一只手。”</p>
杜如晦深思一会儿,抚掌大叹:“令师尊实乃绝世高人啊!可惜身先丧,若是令师尊可以为大唐效力,那真的是大唐之福啊,若是能有那一日,便是让老夫做一个端茶递水的童子,老夫也甘之如饴,唉,可惜,可惜啊!三明啊,你是令师尊唯一的传人,无论你学了多少,请你务必要把这些学识流传下去,华夏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学识,太可惜了!”</p>
苏宁笑道:“既然有了纵横司,我的想法就是将所有的知识传承下去,也就是为了这个,我才会行此复兴百家之举,但是此举且艰且险,某孤掌难鸣,还请蔡公相助一把,我等共襄盛举,如何?”</p>
杜如晦哈哈大笑:“若是没有这些心思,老夫就不会答应出任纵横司郎中一职了,安心的做我的右仆射岂不好?不过三明,你一定要记住,如今的儒家已经不是当初的儒家了,当初的百家也不是当初的百家了,近千年来,儒家遍布华夏,而诸子百家之传承几近断绝,复兴之举绝非易事。</p>
如今儒家豪门并未采取措施,乃是不知道你之深浅,不敢妄动,以为这是引蛇出洞之举,所以你才有这段时间的准备,一旦他们确定你目前无法威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像猛虎一样扑上来,到那个时候,你可要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老夫赞同复兴百家,重现当初百家争鸣之局面,和老夫有一样的想法的人不少,但是,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的人,也大有人在。”</p>
苏宁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如今山东世家豪门之所以没有举动,也有自己的那封信的原因,崔氏最是疑惑和担忧,其他几家或许没那么多担忧,可是崔氏一定很小心,这就是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为纵横司站稳脚跟争取时间,他们一定会反扑,而且势头会很猛,能不能撑得住,就要看这段准备期间纵横司的积累了。</p>
为了这个积累,纵横司必须要接下一个大任务,然后完美的完成它,为纵横司站稳脚跟打下基础,而这个大任务就在眼前,接下这个任务,完成它,就是纵横家复兴的第一步,这个任务,就是搞定西突厥的一切事宜。</p>
之前签订了《王庭条约》之后,大唐就忙于军事大学的组织建立还有十万人大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时还有不少外宾也希望参观,但是被苏宁以保密原则拒绝了,这是咱们大唐自己的玩意儿,绝对不能给别的国家学去了,这不是什么大不大方的问题,这是国家利益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