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末代驸马> 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1 / 2)

实话而论,李定国的这次偷袭对周显造成的损失的并不大。死伤近三千人,大部分是新整编的克己营士卒。他们纪律松散,战力不强,再加上周显本身稍微有点懈怠,这才让他轻松得手。


实力损失不大,但对军心却实实在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里里外外,都在告诉周显目前所统的这支大军的整体战力层次不齐,难堪大用。而且,李定国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如果轻视他,将会吃大亏。


三日后,周显和李岩原有的协议不变。闯军退出曲阜,周显率部进城。


万元吉在临沂得知李定国成功偷袭周显后,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言说城中粮草充足,足可支撑半年。而之前得周显分田的近两万乱民也入城协守,使城中兵力已近三万。以李定国目前的兵力,除非倾军而攻,否则绝难拿下临沂。


万元吉信中没有教周显怎么做,但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周显不要担心他那边。看到信之后,周显也改变了以前的想法,不再想着怎么快速击破李定国。


周显接连下了几道命令。将王俊调离泰安,率部前往临朐。孙轩驻守新泰,让一直赋闲的谈震彩率领留在胶州的士卒以及新招募的乡勇前往诸城。三路大军分别从西、北、东三个方向防备李定国,以阻止他扩大地盘。


不久之后,在曲阜,近千士子发起了浩浩荡荡的迎孟和倒孔仪式。迎孟指的是迎孟子进入孔庙;倒孔则把目标直接指向了先是投靠刘泽清,后又附从李岩的衍圣公孔胤植。


昔日,朱元璋为了使自己老朱家能够千秋万代,一直当皇帝。除了分封自己的众多儿子到各地担任藩王外,还不断加强皇权。除了废黜丞相,加强集权外,最过格的一点便是将孟子迁出孔庙。


具体原因,就是孟子提出了“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观点。将民立于君之上,这是朱元璋万不能忍受的。作为一个从布衣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人,他最介意的事情便是有人威胁他的皇权。而孟子的这种观点,把民放在第一位。基本上等同于宣告如若君主不贤,可以为了百姓而改朝换代。


历代皇帝,对待孟子基本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在意,管他说什么,我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他说民为贵,我视百姓如草芥,大部分时候照样活得好好的。还有一种是,用孟子之说教御手下大臣,让他们爱民如子。信不信民为贵是一回事,但要告诉众人,我真的信。


但无论这些皇帝再飞扬跋扈,基本上在表面上对孟子还是维持着基本的尊重。唯有老朱不同凡响,说做就做,将孟子直接移出孔庙。这种做法惊世骇俗,但也告诉世人,我是皇帝,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哪怕你已经被尊为圣人,在我眼中依旧一文不值。因而,在老朱的那个时刻,皇权达到了一个巅峰。


周显此刻要做的,就是狠狠的打朱元璋一个大嘴巴子,然后为下一步攻击、分化皇权做一些准备。


而孔家因孔子而成为天下第一大家。无论子孙贤愚,无论王朝更迭,他们总能享受着最好的待遇,成为所有王朝的座上宾。


要说孔家除了孔子之外,对华夏文明毫无帮助,却真的有点冤枉他了。至少他在乱世中维持了华夏文化的延续性,而且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标杆。但若说,他们有多大的贡献,还真说不出来。


孔胤植是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在刘泽清扶鲁王朱以派登基称帝的时候,他亲自送去了贺表。而李岩逼近曲阜的时候,他又首先派人出城,迎闯军入城。李岩为儒家子弟,进城之后,对孔胤植极其尊重。去拜了孔庙,并向孔胤植传达闯王的仁义。然后孔胤植又写了一张表,献给李自成。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