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周显还在山东境内推行了一些大的工程。例如通济渠,从莱州到淄博的路,以及从临朐到临沂的道路等。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周显便可解决山东一大批人的吃饭问题。而有了银子的他们又可促进商铺、饭馆和其他一些特有行业的繁荣。而无论是那些富裕起来的人,还是这些店铺,周显都对他们进行征税,从而丰盈府库。
而在另一方面,利用山东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有较为丰富的渔产资源。周显鼓励渔民下海捕鱼,而同时以官方的名义对这些渔产进行收购。除了一部分供应军中士卒外,也在民间进行专门的贩卖。在这个时代,单纯依靠六畜无法提供足够的肉食,向海洋索取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按照顾炎武和黄宗羲所说的,只需要给他们数月时间,或许山东的情况就会完全改观。
而周显也完全放手让他们二人去做,并持续为他们提供各种支持。黄宗羲认为这是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异常活跃,也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策。他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令周显大开眼界。
最令周显欣喜的是宋应星的到来,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才。例如,他所著的农业书籍里面详细的记录了育种、生苗、收割等各个过程,对于各种农作物的耕种环境和产量都有深入的了解。他所著的手工业著作里面有关机械、砖瓦、陶瓷、纺织等各个方面,详尽而实用。甚至他在兵器、火药、硫磺、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方面也有了解。在这个年代,他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活百度。但这样的一个人,在大明也仅仅是一个正九品的司理,还真是难以想象。
周显让宋应星挂了一个莱州同知的虚职,并让他掌管莱州的六艺学院。他在莱州,帮助赵宇改进了火药的配方,使之威力更大。提议用一个圆锥弹代替分散的钢珠,以加大燧发枪的射程。还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分类,明确了铜、铁和其他金属的不同。锻造武器时他采用合金,增强了硬度。甚至,他还提出了一套采煤的方案,使采煤变的更加有效和安全。
在以前,宋应星的学识只体现在书作中,但在这里他有了充足的施展空间。而周显对他的各项提议无有不从,给予他的薪俸甚至比一地巡抚更高。
在顾炎武、黄宗羲、还是宋应星等人的积极运营下,山东的形势以可以看得见的变化在好转。而通过这些人,周显建立了一套独立于山东官僚体系之外的另一套体系。虽然各府的主官依旧有朝廷派的人担任,但在中下层官吏中,周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朝廷。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