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哪怕周显所做的是对的,哪怕他的存在有助于南京的稳定,也必须给他打上不忠不孝的名声。
这争的是大义,也是人心,必须倾力而为。
虽然朱慈烺没有同意从南明朝廷方面加以施行此事,但也默认了黄道周对周显的抨击。而黄道周名声在外,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他写的那些文章在江南流行开来,直接影响了很多青年士子。
归庄上报,有些本来已经决定前往山东的,听了黄道周的话直接选择不去了。黄道周的那顶帽子盖的太大,使他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名声和前途。
顾炎武等人也有写文章反击,但黄道周名声实在太大,而他在私德方面也的确没有什么可指责。大部分的落力点是在为周显的作为辩解,有成效,但并不大。
除了黄道周,另一个是冯梦龙。
这位年过七十的老头子,官职最高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县令。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手中的那杆笔。
小说、民歌、戏剧、笑话无一不通,无一不晓。他的一生,留下了三千多万字的著作,他写的三言、、等到现在读起来仍然可称经典。
得知京师失陷,崇祯帝殉国,他深受触动。在他的努力下,刊印了一个名叫报纸。既分析以前朝廷的利弊得失,也不断以此为据点批判周显。他认为京师之所以失陷,和周显的不作为不无关系。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名叫的小说,并改编成戏剧,让人传唱。
顾炎武拿给周显看过这本小说。
周显看过之后,只说了“写的不错”四个字。
他们一个在朝堂,一个在乡野,相互配合,还真的让周显十分头疼。
朱媺娖是崇祯帝的长女,是南明皇帝朱慈烺的妹妹。若是自己让她抛头露面,去做被士人所轻视的那些事,还不直接被他们两个骂死。
虽然周显并不十分在意,但他们所能造成的影响力却是他不能忽视的。
况且,周显怎么看,也不觉得朱媺娖有那方面的才能。不说她经营酒楼一定会赔钱,但至少不会做的有多好。
处于周显这个地位,做决定的时候都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有益的方面,一个有害的方面。当益处不抵害处的事情,周显是不会做的。
看周显沉默不语,朱媺娖皱眉,有点失望道:“周显,不行吗?实际上我也不是一定要做那些事,只是一直待在家里,我……,”她脸色难看,有点说不下去了。
周显看向她,想了一会,淡淡笑道:“也不是不行,但我感觉你能做远比那些事更有意义的事情。”
朱媺娖脸色微变,眼神有点迷茫,“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