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八十章夺扬州2因为周显重建了驿道,建立了信鸽传信,徐州和临近扬州的淮安府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但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被刘孔和调往定陶,在淮安只剩不到三千士卒,其中有一千还是余留在洪泽湖的水卒。
他们之所以被留下就因为战力不强,而且只有二十余艘破旧小船。
徐州是大城,但情况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虽然有大约四千士卒,但都是驻卒,只有少数历经过战事。
陈王信手下的三千五百步骑都是老卒,也是周显部署在江淮,防备南明军的主力。但从目前看,数量还是太少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周显觉得南明在外需要面临闯军和隆武军的威胁,在内派系复杂,暂时应该无暇北顾。
而清军势大,周显又不得不把大量兵力北移。
最主要的,是周显觉得以朱慈烺犹豫不决而又仁厚重义的性格,应该不会趁周显与清军相战之时出兵。
当夏允彝将消息传到济南之时,周显的第一感觉是错愕,接着便是暴怒,当即下令武志英集合在山东境内的所有骑兵南下驰援。
同时,山东各地也开始积极调兵。
实际上,周显并没有错估朱慈烺的性格。而且因为朱媺娖身在南京,他更是下旨给堵胤锡让他适时收回襄阳,支援周显。
只是这次夺取扬州的行动是瞒着他进行的,而策划这次行动的是张煌言。
之前,堵胤锡离开南京前往湖广赴任之时便向朱慈烺推荐张煌言。
但张煌言年纪不大,资历也浅,当时并没有引起朱慈烺的重视,只授予他一个翰林院编纂的虚职。
南明重文轻武,翰林院编纂职位虽然不高,但极其清贵。而且常伴皇帝身边,有一飞冲天的可能,整个明朝很多名臣都以这个官职起步,也不算亏待了张煌言。
但张煌言只在这职位上待了一个月,便主动向朱慈烺请辞,希望能到军中任职。
而恰好那时,张名振晋升为总兵,回南京向朱慈烺谢恩。
两人都为兴明社社员,关系密切。张名振与之相谈,知晓其心中郁闷。便请朱慈烺准许张煌言到自军中担任赞画,满足其以武兴国的志向。
张名振当日和韩括合力平定黄斌卿,韩括占据舟山,而张名振获得了大量黄斌卿手下的船只和水卒。
后来,又因为其率船队北上迎接朱慈烺,表达效忠。还在卫护南京,抵挡隆武军过程中立下大功。
于是张煌言步步高升,已算是镇守一方的大将,而且深受朱慈烺信任。
朱慈烺对他的请求当然应允,毕竟在他心中,张煌言只是一个二十出头,心志较高的青年官员,远不如张名振这样手握重兵的将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