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末代驸马> 第四百五十章 顾炎武讨银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章 顾炎武讨银子(1 / 2)

胶莱运河开创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南起胶州黄海灵山海口,北抵莱州渤海三山岛。流经胶州、平度、高密、昌邑、莱州等地,全长二百余公里,南北贯穿整个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


它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十分通俗的称呼,叫作运粮河,只因江南的粮米通过这里运往京师而得名。但时代兴废,昔日强大的元代海运早已烟消云散,七下西洋郑和的强大舰队也消失不见。海禁政策的实施,使整个明朝都着力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运输米粮,而胶莱运河逐渐荒废。


在明朝一代,不断有人提起重新疏浚河道,以攒运货物。就在去年,上任的登莱巡抚曾樱也上疏提请过此事,但都没有施行。之所以如此,除了明朝轻视海运之外,胶莱运河也有自己存在不可解决的问题。


胶莱地区南北地势高度相差不大,造成河速不快,极易造成泥沙淤积。有时前面刚疏通,后面又形成淤积。很多时候耗费巨万,但往往劳而无功。还有就是登莱地区土质坚硬,不易挖掘,有些河道浅窄。天气一旱,便无法提供充足的水量,导致无法行船。


要想让胶莱运河发挥纵贯南北的运输作用,不仅要时时疏浚河道,清除淤塞。还得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凿深河底,让它有足够的储水,以方便大型船只通过。按照目前登莱地区的现有条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听完顾炎武的叙说,周显叹了一口气,说道:“也就是说,我想让胶莱两地通过水路完全贯连到一体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施成功。”


自隋炀帝开凿隋唐大运河之后,带动了两岸经济的腾飞,沿河的济南、临清等地一直是山东最为富裕之地。而登莱地区土地贫瘠、河流浅塞,每遇旱灾,往往带动整个地区完全陷入灾荒之中。周显当时的想法是将胶莱运河重新打通,以内河船运的发展来带动胶莱两岸的经济的发展,但顾炎武的一席话让他的想法完全落空。


顾炎武脸色黯淡的点了点头道:“自上次军门你表达出那样的意愿之后,我便详查了有关胶莱运河的种种情况,并咨询了胶莱两岸的船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实际上也并不是不可行,而是耗资太多。每次疏浚只能维持不到半年时间,若想继续让之运行,必须重新疏浚。而每次疏浚,都需要征调大量百姓,耗资少则数十万,多则近百万两白银,完全得不偿失。”


周显沉思了片刻,叹声道:“浪费了这大好的天然水运。既然如此,就暂时搁置此议吧!我可没有那么多银子投入到里面。对了,你招募百姓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顾炎武前往福山县,助宁海知州高茂才安置前来登州的朝鲜百姓。之前孟熊臣率群盗登岸登州之后,烧杀抢掠,福山县遭受的损失最重。很多百姓流离失所,造成了很多无主之地。土地兼并本为明末常态,但福山县濒临海岸,土壤贫瘠,很多财主根本不将这样的土地放在眼中。而周显上任登莱巡抚之后,又将在莱州禁止土地买卖的政策推广到了登州,致使这些土地更无人购买。而有些当地百姓在秋收之时,把那些无主之地的粮食全部收为己有,又在耕种之时,在土地中种入了种子,完全把那当成了自家的土地。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