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魔,便是仇念、贪念、妄念、执念、怨念等等的集合体。
心魔可以一直存在、可以突然产生、可以隐匿、可以成长、可以吞噬人、也可以历练人。
当武者的武道实力成长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不以外物作为自己的参照物,正所谓“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指的便是这“心魔”!
古之修炼者认为,心魔是进步的瓶颈,无数惊才绝艳之辈,最终都为心魔所困,修为终生难以寸进,不过一旦有人突破了心魔大关,那么神识境界便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而现在,当郝仁无意间遭受心魔来袭,并且最终战胜心魔之后,再度睁眼,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似乎都不一样了!
禅宗有三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
这第一重境界,说的是涉世之初,万事万物在眼中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人们总是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却不知道这种方式有着局限性。
眼、耳、鼻、舌、身,无论怎么观察事物,从哪一种角度,用什么方式去观察,都没法观察到事物的全部。后脑勺子的头发只能摸得到,但看不到,这便是眼睛的局限性。
通常而言,所有人的普通人和宗师境以下的武者,都只能处于这个境界。
而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说的便是看穿事物的表象,而看到隐藏在表面下的虚幻。红尘之中诱惑繁多,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规则。
目之所及、心之所感,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都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宗师境之上的武者和修士,能够感悟天地,甚至借用天地之间的元气,神隐境的强者,更是能够以肉身为器,藏天下之气,举手投足之间,便能引发天地元气震荡。
之前郝仁的神识所处的境界,便是在这第二重境界。
只不过纵使窥破事物的表现,看到了其中的虚幻,但这依旧并非万事万物的本源。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你见到的虚幻越多,便会对自身以及外物产生越多的怀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甚至沉沦在迷失之中,从而引发心魔大劫,万劫不复。
然而在这之上,还有第三重“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的至高境界。
这乃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古往今来,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屈指可数,明心见性,直指本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人的阅历和神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像内劲一般,量变引起质变。对自己所追求的事务有了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取舍自如,超凡脱俗。
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却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
郝仁睁开眼睛后,已是日落西沉,暗夜降临,周围灯火通明,行人来去匆匆。
然而这一切在他的眼中,却透露着一丝返璞归真的自然,他能够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因果变化,嘴角也洋溢出一抹佛祖拈花般的笑容。
“原来如此……”
见到眼前的这一切,郝仁的脑中豁然开朗,似乎以前许多似懂非懂、似幻非幻的事务现在一下子开窍了。
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想必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