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寒门首辅> 第五百七十四章 泰山封禅(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七十四章 泰山封禅(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2 / 2)

朱厚照真想狠狠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好好的嘚瑟啥呢?


......


......


嗯?好好的嘚瑟啥呢?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朱厚照一脸幽怨的看着众阁臣,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


当皇帝也不是好当的啊,好不容易攒下点家底,还得被臣下惦记着。


“咳咳,这个本朝有定制,藩王宗室都由国库府库拨银,从内帑拨钱恐怕不妥吧。”


解决问题要分清主次,藩王宗室这块的银钱才是大头。


朱厚照只要能够保证这一部分银钱依旧是国库、府库来出就可以满意了。


至于其他的都是毛毛雨啦。


顾鼎臣执掌户部,知道国家的难处,见朱厚照耍起了滑头不禁十分失望。


“陛下若是这般,恐怕臣要上疏反对您的泰山之行了。”


“臣附议。”


王守仁点了点头道。


“臣亦附议。”


唐寅恭敬道。


“......”


朱厚照一脸黑线,直是目瞪口呆。


好好的怎么又跟泰山之行扯到了一起?


难道只有他答应了这些不合理的要求才能够巡幸泰山?


气氛有些不太融洽,朱厚照最讨厌被人要挟,哪怕这些是他倚为臂膀的股肱之臣。


良久还是谢慎打破了沉默。


“陛下,不妨从内帑之中拨付一部分银钱以供亲王、郡王开销。至于其他宗室则仍然由朝廷和地方负责。”


嗯?这个提议就合理的多了嘛。


朱厚照眼前一亮,暗暗想道。还是谢先生对朕好啊,瞧瞧其余那些喂不熟的白眼狼!


谢慎之所以这么提议当然也是无可奈何。


大明朝的宗室数量实在太可怕了。如果全部由内帑拨钱估计一两年就得把朱厚照吃成乞丐。


别说是朱厚照便是换成普通百姓,要从其钱袋子里掏钱也得商量着来不是?


不然岂不是成抢了?


“这样可以显示陛下皇恩浩荡。亲王郡王们也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谢慎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宗室也分很多种,亲王郡王和朱厚照自然联系最紧。这些人看似年俸高但数量少啊。其实算下来花销并不比中底层宗室多。


反观中底层宗室有几万十几万之巨,一人一口吐沫也得把人淹死了。


这样一来朱厚照需要从内帑拨的银钱远少于朝廷地方所需出的钱,自然乐得接受了。


人嘛要学会妥协,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天子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绪,照顾好天子的情绪才能够事半功倍。


最终天子和阁臣们达成了共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巡幸泰山了。


至于大朝议不过是走一个流程,只要内阁点头基本不会有人反对。


却说正德八年六月,天子起驾巡幸泰山。


随行妃嫔、王公、大臣几百人。又有禁军护佑,一路浩浩汤汤好不热闹。


历朝历代的君王但凡做出点成就来都要于泰山封禅,仿佛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与别的皇帝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这个勇气。如果德行功业未至却强行拔高封禅,会被淹没在官员的吐沫海里......


不过朱厚照不用担心这些。


他继位以来北击鞑虏,南灭倭寇,又将嘉峪关西纳入了大明的势力范围。加之训练新军,配备燧发枪,使得大明jūn_duì 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从武略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雄主。


至于文治,朱厚照也丝毫不逊色。


不管是划时代的开海禁五口通商,还是全国范围内的清丈土地,更改徭役赋税,摊丁入亩都是明君所为。


加之提升匠人、商人地位,整顿吏治,推广种植土豆、番薯,朱厚照已经彻底赢得了民心。


这样的好皇帝,有哪个臣民百姓会不拥戴?


这样的好皇帝想要巡幸泰山,有何不可?


当然这一系列新政的背后是内阁尤其是首辅谢慎的心血。


朱厚照自然有功,不过政策的制定者谢慎的功劳同样不容忽视。


这一点朱厚照自然心知肚明。


所以在巡幸泰山的伴驾大队人马中,唯有谢慎能够和天子共乘一辆马车。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让无数臣子艳羡。


不过谢慎却早已经习惯了。不论是北巡还是南巡哪一次他不是离天子最近的人。


呃,晚上睡觉时除外。


当然谢慎并没有任何的膨胀,因为他清楚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想取而代之。


当然只要朱厚照在,他的位置就会相对稳固。现在朱厚照又有了子嗣,看来历史要加以改变。至少谢慎暂时不用担心嘉靖那种刻薄寡恩的人上位了。


从京师往山东,一路上最苦的莫过于驿站的官吏了。


天子的接待规格岂是一般的官员能比的。


当地官府恨不得刮地三尺,呃不是倾尽府库之资修缮装点,恨不得连路边的树木都缠上彩绸。


其实这些官员心里苦啊,天子的接待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侍候的好了是应该的,是尽人臣的本份。侍候的不好了那就是大罪。


要怪只能怪皇帝陛下心血来潮非要走什么陆路。


大概是因为南巡时乘船走大运河腻了吧,天子想要换种方式。


可是陆路确实比水路辛苦的多,尤其是在六月。


烈日当头,将大地晒得皲裂开来。即便马车里有整箱的冰块消暑,朱厚照仍然觉得头晕目眩,恨不得飞去泰山。


一连走了十日才走到山东地界,朱厚照已经濒临崩溃,下旨改换水路。


这下伴驾的群臣直接炸了。他们心道您老人家早干嘛呢?要走水路的话,从张家湾码头上船经运河一路南下拐进山东不比这么在陆路受罪挨晒好?


现在已经到了山东地界了还换什么船?运河又不经过泰山,到时还得换马车,还不够折腾的。


但下达命令的是天子,百官们除了遵旨还能怎么办?只得在心里安慰自己,至少回京的时候不必再担心走陆路的问题了。


天子要换船这可是件大事,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谢慎伴着朱厚照左右,可谓寸步不离。


没办法谁叫这位主历史上就是落水后一病不起驾崩了的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


......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