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南国江山> 第六百七十七章进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七十七章进军(2 / 2)

而吴军的水军要赶过来更是需要时间,等到吴军水军到达以后,真正的考验才会开始。


……


平阴城外,吴军大营中。


纷乱繁杂的jūn_duì 调动同样让杨渥感到一丝忧虑。


或许是长期停留在此的缘故,即便是采用了jūn_duì 轮换、增加赏赐等各种办法来提振士气,但杨渥发现如今军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丝急躁,尤其是在久侯晋军而不至的情况下,许多将领更是出现了主动请战的要求。


而这一次的jūn_duì 轮替更是让这些急躁情绪展露无疑。


自从下达轮替令后,在杨刘南城负责围城的jūn_duì 只花了三天时间便撤了下来,反倒是平阴这边的jūn_duì 调整出现了一丝混乱的迹象,时间已经过去三天了,轮替的事情却还没理顺,后续从南方赶来的jūn_duì 也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到达。


当然,混乱虽有一些,但要说有多严重倒也未必,最多就是需要一点时间来调整而已。


真正让杨渥担忧的是,若是晋军依旧不动如山,继续对峙下去,吴军的士气只怕就要完全被消磨掉了;那样的话,或许他就不得不下令强行攻城了。


除了士气外,另一个让他担忧的就是财政。


战争绵延经年,这不仅对晋国是一个沉重负担,对吴国来说也说一样。


毕竟吴国的军制和晋国还是不同的。


晋军的士兵平时粮饷都很少,所以将士们为了生计就不得不在战场上奋力搏杀,以换取丰厚的奖赏或者战利品。


而吴军的将士平日发放的粮饷要高得多,造成的结果就是养同样多的jūn_duì 吴国的花销要比晋国大得多。


再加上刚刚消灭梁国,各地百废俱兴,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所以即便是以吴国的富庶也有些吃不消;如今朝中骆知祥等掌管财政的大臣都或明或暗的提出,希望杨渥早日结束征战,休养生息。


或许是看出了杨渥心中所想的缘故,侍立身后的二王子杨琰轻声劝道:“父王不必忧虑,我军固然拖不起,但晋军更拖不起。若是拖得太久,不管是杨刘南城还是郓州,只要有一处被我军攻破,都是晋国难以承受的后果。”


“嗯?你倒是看得明白。”杨渥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去年北伐,杨渥将太子杨炅留在金陵监国,负责镇守大后方,却将次子杨琰以及三子杨煜带在身边,以让他们有所历练,增长见识。


后来杨渥亲自领兵上阵,便将杨琰兄弟二人留在徐州。


等到攻占洛阳、消灭梁国后,吴军又与晋军开战,之后便是长达大半年的夹河对峙。


这期间三王子杨炅在他母亲徐氏的请求下返回了金陵,但二王子杨琰却没有回去,反而来到平阴军前,随侍在杨渥身旁,至今已有半年时间。


这半年时间下来,杨渥惊讶的发现,自己这个次子在军务上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见解,看问题的眼光甚至赶得上一些积年老将。


有了这个发现,杨渥也不再将他当做一个普通孩子,而是逐渐对其培养,许多重要的军务都不回避他。


而这一番培养下来,却是让杨渥越发的感到惊喜,甚至有时候还时不时的感叹:为何不是嫡长子?


作为后世来人,杨渥当然知道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的严重问题,问题是,一来如今的太子并无失德,而且他镇守金陵,将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军粮草调拨、jūn_duì 调动等都没有任何纰漏,这都表明太子的能力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足够的。


再加上他的母亲乃是王后,又有周本这位军中老将作为后盾,以及这些年监国积累下来的威望和人脉,可以说他的地位是极稳的。


要说唯一让杨渥感到不满意的地方,或许就是太子对军务没啥兴趣,反而与那些文官打得火热,让他担心将来吴国会不会走向北宋的老路,重文轻武,缺少进取之心。


而次子杨琰的出现却让他感到眼前一亮,心中不由得赞一声:此子像我。


可惜的是,即便是杨渥也不可能就因为喜爱而轻易的废黜太子,那也太过儿戏了。


所以他也只能在心中感叹几句。


此时,听了杨琰的话,他笑着问道:“那假如你是晋王,你会什么时候渡河解围?”


“若孩儿是晋王,孩儿便选在此时渡河。”杨琰低着小脑袋沉吟片刻,随即肯定的答道。


“是吗?”杨渥脸上带着笑意,心中却是一动:“说不定被他说准了,晋军还真有可能在此时进攻呢。”


话音刚落,外面忽然有飞骑赶至,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大声疾呼:“晋军渡河了!”


杨渥顿时脸色一肃,向杨琰瞥了一眼,随即沉声对身旁传令兵下令道:“传孤的命令,召集指挥使以上各级将领速速到中军大帐来参加军议!”


“领命!”


……


马家口对岸,晋军渡河之地。


夜色渐渐深沉,寒冷的河面上,晋军依旧在忙碌的渡河。


这一次决战晋军出动的都是征战多年的最精锐的jūn_duì ,其中作为主力的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从马直,其中骄兵悍将极多,战力强悍,在对后梁和对抗契丹人的战争中立下极大功劳。


如今包括石敬瑭、李绍荣等猛将都在这支jūn_duì 中任职。


第二部分便是突骑,也就是晋国骑兵主力,同时也是晋国征战四方的撒手锏;这一次李存勖可以说将最精锐的骑兵都调过来了,光是突骑就有八千人,若是再加上从马直以及李存勖身边的侍卫亲军,整个晋军这一次动用的骑兵多达万人。


至于第三部分则是被李存勖收编为禁军的银枪效节都。


这支由杨师厚一手建立起来的精锐,人数虽然只有八千人,但其中每一个士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兵,再加上这些年征战四方的磨砺,这支jūn_duì 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