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生于1871> 第二十六章 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行动(2 / 2)

李谦自然认识这名老太太身边的贴身丫鬟,当下也不言语,便跟着她向跨院走去。


“尧之土,舜之壤,禹之封,其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在稚嫩而又琅琅的读书声中,李谦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孩儿见过母亲大人。”李谦上前跪下,给老太太行礼。


李谦的父亲中年早逝,当时李谦的大哥正在欧洲学习,两个姐姐已经出嫁,而李谦还小。这个大家族全靠他母亲一个人在操持。李家家大业大,旁系支流多不胜数,这些年来,李谦看着母亲将一个个企图谋夺家产的叔伯长辈撵走,看着母亲一点一点将家业做大。在李谦的心中,母亲不但是最亲近的人,还是自己最敬佩的人。


这一点,李谦的大哥李儒就不一样。


大哥李儒因为十几岁就离开家到欧洲学习,所以相对更加独立一些,而且在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的时候,大哥也没在身边,自然也感受不到李谦的哪些心思。所以这几年虽然大哥早已经结束了学业,但却长期在巴达维亚那边,并不常常在家。


李氏微笑着看着自己疼爱的儿子,连忙道:“起来起来,累了吧?吃了饭没有?”


李谦微笑道:“不劳母亲挂念,孩儿已经吃过了。对了,吴大人也到了。”简单和母亲寒暄两句,李谦便将话题提到了正事儿上。


李氏面色一变,立刻从一个和蔼的老太太,变身不让须眉的‘佘太君’。“来意如何?”


李谦道:“他没和孩儿说。只是说要拜见母亲。另外,孩儿在坤甸看到,朝廷的jūn_duì 这两天已经没有再出现在街道上了。”


李氏眼中闪过几道光华,“这么说,看来是要打仗了!”


李谦道:“也可能是朝廷的jūn_duì 回去了呢?”


李氏微微一笑,“如果朝廷的jūn_duì 回去了,那么这位吴大人就不会来我们这里了。哪些码头上的工人也得少一半儿。”随即她又叹了口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次,对我们来说,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算了,多说无益,总不好让人家久等,走,去见见。”


李家大宅的客厅,一名穿着青布长衫,带着瓜皮帽的年轻男子正在这里喝茶,正是随李谦一起过来的吴元泽。


看到李老太太进来,吴元泽连忙站起身来给老太太行礼:“晚辈吴元泽,见过老太太。”


李氏连忙道:“不敢当、不敢当,吴大人太客气了,折杀老身了。”


吴元泽微微一笑道:“哪里,您老人家是泗水华侨的领袖人物,又是前辈,咱们国家是礼仪之邦,见了您行礼是理所当然的。”


李氏也不再坚持,给吴元泽回了一礼,三人分宾主坐下,李氏便开口道:“吴大人这一次来,可是为了筹饷?亦或是有人要安排?”


在中法、中日两场战事中,南洋的华侨都向清廷贡献了大量的‘防捐’。这两年听说朝廷先是在菲律宾用兵,今年又要去打布尔人,想必又是要用钱的。


对于南洋的华人来说,用钱能做到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这样,只要能过得去,拿点儿钱出来算什么?不过另一件事就让李氏比较头疼了。


大概在半年前,这位顶着‘爪哇宣抚使’头衔的清朝官员第一次来到李家的时候,曾经提出让李家帮个忙。事儿也不大,就是在广南、兰芳等地有一些朋友过得不太好,想要来爪哇某个出路。也不需要特别安排什么活,看家护院、做个小工,哪怕在码头上搬搬扛扛都行。


对于李家这样的大族来说,安排几十个人工作那还不是小事一桩。至于这些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要来爪哇,他们也没多问——大清朝每年往南洋走的人不要太多好吧,甚至听说朝廷还曾经鼓励那些在老家没房子没地的人来闯南洋呢,甚至提供路费。


很快,吴元泽就领着一帮子人来了泗水。李谦自然没二话,按照吴元泽的意思,给安排到了码头工作。


本来这件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没过多久,吴元泽又找上门来了,这一次还是为了安排人的事儿。于是一次、两次、三次,不光是李家,陈家、黄家等望族都有拜托。没过一个月,里外里有两百来人被安排到了泗水。


要说泗水这么大一个城市,增加个几百劳工根本不显,至少荷兰殖民当局就没看出来。但是安排人这几家却留了个心眼。毕竟,这两百来人可都是一个人送来的。


这细心一观察,果然,这帮人有问题。不是他们干活不好。恰恰相反,这些人工作极为认真,而且为人也都很随和,和谁都能聊到一起去。唯一和其它华人不同的是,就是这帮人太抱团,而且一个个的都身手极好。


前文说过,当地的土著因为仇富的心理,经常性的仗着人多欺负华人,而白人殖民当局对这样的事情从来不管。要是放在过去,善良的华人们也许就忍气吞声儿了。但是这帮人来了以后可不惯着,对哪些土著绝对是‘爷不欺负人,但是想欺负爷,不行!’


在码头上和当地人打了两架后,这些人就出了名,一些原本土生土长的青年华侨子弟原本就血气方刚,这一下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似得,立刻就团结在了这帮人周围。


荷兰殖民当局原本就对华人不放心,这样一来更加不放心了,这不,这个月又增加了警力。这些拿着硬木棍甚至巴冷刀的警察全都是当地土著,这针对性还不一目了然么。


当然,精明的李氏则从朝廷在坤甸不断增加兵力一点,判断出来这些人可能是朝廷有意派来的,甚至有可能就是脱下军服的士兵。但是谁也不相信清廷真的想要动兵。


毕竟,这一百来年净是挨打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