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生于1871> 第三十三章 各方纠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章 各方纠葛(2 / 2)

如果中国获得了胜利——嗯,这在英国人眼中是基本不可能的,俄国毕竟拥有世界第三的舰队和一百多万常备军,真正动员起来,根本不是中国能抵御的了得。所以这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一旦俄国人获得最后的胜利,则必将威胁到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利益。再加上俄国人有可能获得荷兰的港口使用权,这都是英国人所不能容忍的。而且,在中、近东,自己也将会面对来自俄国的更大的压力。


相反,让中俄两国在东北地区保持这种军事对立最符合英国人的利益。这样一来不但中国人能够牵制住大量的俄国jūn_duì ,缓解英国在其他热点地区的压力,还能使中国人无法摆脱对英国的依赖。


于是这时候,英国人也意识到自己必须强硬起来,阻止战争扩大化。


随后英国议会做出决议,授权政府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一切手段阻止俄国人的脚步。英国政府开始频频发出外交攻势,并向荷兰当局施加压力。英王爱德华七世甚至专门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写信,希望他能召回自己的舰队,理智对待对华关系,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两国直接冲突。


对于是否要进一步扩大和中国的战争的问题,俄国内部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集团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两派主张。


一派以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为代表。他们看到俄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包括在欧洲和远东——困难重重。


在俄国国内,俄罗斯紧追西欧展开快速的工业化脚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社会的变迁却与西欧截然不同。俄罗斯的中产阶级没有发展出具有足够影响力的规模,而是向资产阶级与劳动阶级两个极端发展,并伴随着工业革命,逐渐形成日益严重的阶级对立形势。


俄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特点是发展极不平衡。


在地理上,工业分布不均,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集中在欧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各行业发展不够协调,轻工业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发展迅速,重工业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迟缓。交通运输较为落后。农业机械化基本上还未起步。城市里建起了一批采用机器的大工厂,但靠手工劳动的旧企业和农村手工业仍大量存在。


所以俄国产业革命虽然促成了90年代以后俄国经济高涨。但由于经济技术落后和资金短缺,从而使沙皇政府力图通过加强军事政治侵略扩张以弥补经济实力的不足。


而不断的国土扩张,虽然让俄罗斯帝国横跨了欧、亚两大洲,但国境内许多民族除了与俄罗斯文化有差异外,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历史、地沿或文化的各种冲突。


到1901年,因为工业革命的不完整和民族文化冲突造成的影响,开始在这个帝国显现出来。


国外方面,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有着长期的、不可调和矛盾,这些矛盾既有利益纠葛上的,也有民族和文化背景上的。


在西亚和中亚,俄国需要面对来自英国的压力。在黑海,德国、土耳其等国家形成了一个围堵俄国的联盟。


放眼整个欧洲,俄国人可以说只有法国这一个盟友。而现在这个唯一的盟友,也不支持俄国人进一步扩大战争。


处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保守派的大臣建议不要轻易发动战争,而应加强对土耳其、日本的经济掠夺和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尔加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再伺机和中国决战。


另一派以御前大臣亚历山大·别佐勃拉佐夫、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等人为代表。这是一群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帝国主义冒险家。俄国内务大臣主战派首领普列维声称:“俄国的兴起是靠刺刀,不是靠外交;解决同中国的问题,我们必须靠刺刀,而不能靠外交笔墨。”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发动战争的时机问题上凌驾于两派之上。他知道俄国当前准备不足,希望推迟战争,认为‘时间是俄国最好的盟友’,‘每一个年头都会加强我们的实力’。尤其是在英国发出非常严肃的战争威胁的时候,尼古拉二世认为目前俄国‘既不能确保在陆地上迫使中国投降,也不能实现在海洋上纵横驰骋’。


但是俄尼古拉二世却并不想就这么简单的结束冲突。毕竟,远东舰队的全军覆没使得俄国在世界面前颜面尽失。他必须找回这个面子。


尼古拉二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聪明的他将这个想法作为一个条件,写在了给爱德华七世的回信上。


爱德华七世虽然表示对自己表外甥的要求表示理解。但他同时也表示,鉴于和中国已经达成的协议,英国无法给俄国提供远洋的必要支持,比如允许俄国人使用自己的殖民地港口。这就意味着俄国的增援舰队只能依靠法国的马达加斯加和交趾支那两个基地——就像八年前中日战争期间那样。


说到中日战争,此时已经被彻底打落尘埃的日本政府看到有便宜可占,在三天前单方面对俄宣战,企图夺回被占领的室兰港和北海道部分地区。不过,此时的北海道被俄国经营了多年,人口也增加到了十多万,日本人想要夺回来,恐怕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