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没什么,就是想起你姥姥、姥爷了。他们要是还在,知道你找着了,不知该多高兴。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大舅来信,是想托咱们照顾一下他小闺女,那孩子今年十五岁,也跟着大部队下乡了。本来你大舅家三个闺女,怎么都轮不到她。
可大的两个一个为逃避下乡掐着时间结婚了、一个不声不响找了份工作躲开了,只得让最小的闺女来。正好分到宁和县,你大舅还记得我在信里提过目前陪你住在宁和县,这不来信托咱们照顾几分。”
“那是应该的。”盈芳想了想说,“就是不知道具体分在哪个公社。宁和县下十几个公社呢。光咱们江北就有三个。要是分在江北就好了,以后往来多方便。”
“可不是么!明儿让你爸去县革委打听打听。”
娘俩个小声唠了几句。等三胞胎一醒,又恢复忙碌的带娃日常。
次日,萧三爷跑了趟县革委,回来时提了一斤雁栖江里的黄蚬。
“路过渔码头,碰到轧棉厂厂长在那儿挑江鲜,非要把这个塞给我。大庭广众的,推来推去不好看,我就给提回来了。大不了下次猎到野味再给他送点去。”
萧三爷到家把黄蚬倒进水盆里清洗,问盈芳怎么弄比较好吃。
盈芳也是听邓婶子几个说的,自己并没尝过。想着天热,酱爆红烧味儿重了点,便选了清蒸后撒葱花油泼。
福嫂着手准备起来。
姜心柔把丈夫拉到一边:“怎么样?问到了吗?春妹分在哪个公社?”
萧三爷擦着汗冲媳妇儿莞尔笑:“你猜?”
“谁有那闲工夫陪你猜!”姜心柔拧了他一把,“快说,分在江北还是南郊?”
“别拧了,再拧起乌青了,我说还不行么……春妹分在沿江公社。”
“啊?沿江?咋不是雁栖啊?反正都在江北了,是雁栖多好啊,照顾起来也方便。沿江的话,来回一趟少说也要个把钟头。”姜心柔说不出是庆幸还是失望。
“你知足吧!要是分在县南那些山旮旯,去一趟更麻烦。沿江的话,自行车一骑,半个小时就能打来回。”
“也对!忘了家里有自行车,出行还算方便。那行,今天晚饭早点吃,吃完你去一趟,给她捎点新鲜菜蔬。再看看那边缺啥,回头给她送去……还有啊,约个时间,请她来家里做客。”
“好好好。”萧三爷拿媳妇没辙,吃过饭,推出女婿那辆大三角,长腿一跨,咔噔咔噔去了沿江公社。
沿江公社的知青站比雁栖公社的要大一些,是以前的地主家,有点像京城四合院,中间一个大院子,四面都是房间。因此足够知青们分配了。
院子中央砌了道矮墙,墙头摆了几盆天葱。左边是女知青们的宿舍,右边是男知青们的宿舍。
不过地方有点偏,萧三爷推着自行车,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
“北戴河来的姜春妹是住这儿吗?我是她堂姑父,来给她送点东西。”
“你找姜春妹啊,等等,我帮你去叫。”编着两条辫子的姑娘,转身跑进去,不会儿,陪着一名身材高挑、下巴削尖的姑娘出来了。
萧三爷对媳妇娘家的亲戚印象不深,除了刚结婚那几年去过,闺女失踪后,就再没正常地走亲戚了,因此并不认识堂舅子的闺女,见人出来,把手里的篮子递给她:
“春妹啊,这是你姑姑给你准备的,天热蔬菜不耐放,就没多带。下回去家里做客,再挑些你喜欢吃的带来。这边住着还习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