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二七四章 东国小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七四章 东国小臣(1 / 2)

虽然明末有名的大臣有很多,但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还是觉得可以放心使用的屈指可数,特别是文臣之中,脑袋瓜像南居益这样还算清醒的尤其不多见。


说起来,其实南居益这样任过福建巡抚并且与荷兰夷打过海战的官员更适合两广总督或者闽浙总督的位置,然而之前考虑不周,已经安排了王之臣和温体仁,也只好放放再说了。


再说,王之臣的两广总督做得中规中矩,也算不错,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或者提出开放海禁、鼓励海贸,但能够在目前朝廷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放开管制,允许粤北局面出海,下南洋谋生,已经算是一个脑袋清醒的循吏了。


至于温体仁,历史上虽然是个奸臣,但他出身浙江却又能够不与东林党同流合污,把他放在东南也算是可以放心的了。


尤其招抚了郑志龙之后,大投皇帝之所好,在不到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之内,就将闽浙沿海一带多达六七十万人的灾民,几乎全数迁往东番岛上拓荒垦殖,也算是一个能臣干吏了。


至于闽浙两省在移民东番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灾民逃亡、聚众作乱,乃至移民过程中船毁人亡、疾役流行等等事情,则是在所难免的,也不能全数归咎于温体仁,没有必要求全责备。


所以自打温体仁上任以来,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等官员虽然上书弹劾不断,但皇帝对温体仁的任用一直没有任何改变。


相信,朝廷开海的旨意传到闽浙之后,温体仁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而只要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不阳奉阴违、顶着不办,那么朝廷开海的旨意就基本上能够落到实处了。


毕竟明朝的时候,方便开展海贸的港口基本上全部都集中在闽浙沿海和广东一地了。


只要最重要的闽浙粤三省能够执行,开海就算是基本成功了。


在全盘算计了开海可能引发的所有问题之后,崇祯皇帝终于放下心来,转而开始过问其朝鲜使者的问题了。


这几日,朝鲜国使团的首脑右议政金尚荣非常憋屈,也非常焦虑。金尚容是来过大明京师的,也曾经跟着朝鲜国之前的国使团朝见过大明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对朝鲜国有再造之恩,可以说是朝鲜国的再生父母,虽然后世的两个棒子国都忘掉了这一点,但这个时代的朝鲜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还拥有那么一点礼义廉耻和感恩之心,所以对万历皇帝乃至接下来的几任大明皇帝都还算是比较尊重的。


而金尚容当年朝见万历皇帝的时候,万历皇帝以及大明的臣子,对他们都是和颜悦色、奉若上宾,前来接待的礼部官员也都是读书人,相互之间谈诗论学、彼此唱和,也很融洽,都能说到一起去。


然而如今再来大明朝的京师,虽然大明京师繁华依旧,而且比过去显得更加干净整齐,但是金尚容却总是感到别扭,感觉如今大明的京师似乎是发生了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不仅街头上沿街乞讨、跪地卖身的乞丐流民不见了,就是街头之上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都不见了,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很忙,想随随便便地拉个闲人了解一些情况都不是那么好找了。


当然,让他感到最别扭的则是,这一次大明朝廷派来与其接洽的大人物,居然不是自己习惯了的礼部官员,而是大明新设的什么理藩院的院使。


虽然这个人品秩很高,算起来是个超品的侯爵,但是这个人却是不学无术,根本谈不到一起去,你跟他谈仁恕之道,他跟你谈朝廷旨意,你跟他将朝中友谊,他还是跟你讲朝廷旨意。


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一句这是朝廷旨意,而这种说法金尚容早在平壤城里以及东江镇的安东侯府里,已经听到无数次了,耳朵都要磨起茧子了。


就这样过了两天,金尚容等人住在理藩院安排的豪华馆舍之中心急如焚,因为在大明的京师之中多耽搁一天,大明新封的平壤伯刘兴祚的jūn_duì ,就要多占一块朝鲜的土地。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